其實燕省的局勢還算平穩,政治鬥爭也比較含蓄,自從高成鬆時代以後,燕省的曆任書記和省長,都似乎低調了許多。
其實在後世,燕省自2002年起至2008年6年間,一共換了三任省長,尤其是2007年的一任,在燕省整合完鋼鐵資源之後,就去擔任了內元區委書記,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起跳。
燕省,是不少省部級大員的跳板。
現在曆史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按照原先的曆史軌跡,現任燕省省長應該是鄭盛。現在鄭盛是湘省省長,而且如果曆史慣例足夠強大的話,他明年就會當上省委書記。
宋朝度現在坐了鄭盛的位置,所做的事情,和後世的鄭盛如出一轍,也是整合鋼鐵資源。隻是有一點,宋朝度遭遇的阻力,比當時的鄭盛,要大上許多。
燕省的局勢剛剛進入平穩期,想要調整燕省的人事難度不小,但燕市的人事卻意外有了變動。
高海終於要動一動了。
也許在外界看來,一係列的人事變動都和燕省的整合大計有關,或者說,人事調整是為了大計服務。但事情要從兩個方麵看,實際上在高層眼中,人事調整也好,整合大計也好,其實都是在為了政治理念服務。
一方麵是地方政府想要加強自治力度,盡可能自己製定有利於地方發展的政策,另一方麵,中央又不肯讓地方政府太不聽話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以前存在,現在則是更突出了。
涉及到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家族勢力想要在國內繼續推動壟斷,繼續保持壟斷優勢,想要製造出壟斷寡頭。而平民勢力則想政府的力量代替家族勢力,整合資源,擴大優勢,防止壟斷寡頭的形成,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
而且還是激烈地碰撞。
人事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所有的事情都由人來完成,因此,人事調整在所有重大政策提出和推行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高海調任牛城市擔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牛城市的牛鋼在燕省7鋼中排名不算靠後,但牛城對於整合大計一直是消極態度,本來在天鋼事件和水恒市委的人事調整之後,牛城加快了整合的步伐,但隨後吳家再次出招,在豫省和內元自治區連下狠手,再有範書記的講話和副總理的發言,燕省的氣氛陡然緊張了起來,牛城就再次對牛鋼的整合,消極應對了。
再加上燕市的燕鋼也是止步不前,就隻能施展最大的殺招——人事調整了。
調高海到牛城市擔任市長,原市長接受組織上的安排,提前到政協休息,算是撈了一個副省級待遇。但牛城反對整合的最大的阻力來自市委書記,高海過去擔任市長,任重而道遠,就最是考驗他的能力的時候了。
宋朝度在此次人事調整中,有失有得。從高海的角度考慮,擔任了無數年副職的高海,終於扶正,擔任了一市之長,等於前路開拓了許多,自然是好事。但高海離開燕市,對胡增周來說是不小的損失,他在政府班子之中,將會失去最強有力的同盟。
對宋朝度來說也是如此,高海前往牛城,能否打開牛鋼的困境還要兩說,但他的離開,會讓燕鋼的難題更增加了變數。
但在權衡利弊之下,宋朝度還是做出了讓高海調任牛城的決定,也算是和範睿恒之間的一次公平的交易。牛城市委書記原地未動,隻是調整了市長——原市長還差半年才到點,提前退下,也是一次政治交易——範睿恒並未損失,而且因為高海的離任,燕市又盤活了政治資源,空缺出一名常務副市長的位置。
範睿恒就又安排了自己人擔任,準備提名陳鋼橋為燕市副市長人選,但最後未獲得一致同意,經過一係列的討價還價,最後範睿恒接受了梅升平的建議,提名陳鋼橋為燕市組織部長人選,原組織部長邱緒峰被提名為市委委員、常務、副市長。
最後人選提名順利通過了常委會的任命,燕市的人事調整由此落下帷幕,雖然短暫並且交鋒並不激烈,但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陳鋼橋先不用說,組織部長位高權重,但實際上還是不如常務副市長權限範圍大,由範睿恒的人掌管了燕市的組織部,也算正常,對局勢的影響不大。主要是邱緒峰由組織部長搖身一變成為副市長,又是在燕鋼整合遇到難題的敏感時機,其中耐人尋味的意味就多了。
而且還有傳聞說,邱家在目前處處受挫的情形之下,能順利拿下燕市的常務副市長的關鍵位置,吳家在暗中起到了推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