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陽是想拿你出氣,但他不想留在把柄。所以,他需要時間來布局,對你來說,最不怕的就是設局。他布局,你布防,何況你身邊還有冠華和木風。”老古對夏想信心很足,“我再安排兩個人到羊城去保護你,怎麼樣,有沒有信心?”
……
原以為老古也會勸他留京,不想老古戰意高漲,想讓他繼續呆在羊城,要借和吳曉陽最後一戰的機會,借勢引導吳曉陽身後的軍委高層露出馬腳,好讓老古趁機出手,一舉擊破。
其實就夏想本人而言,他也不會在吳曉陽的逼迫之下,抱頭逃離羊城,然後躲在京城之中,坐等吳曉陽免職的一刻——如果他不勇敢麵對人生之中最大的挑戰,他將永遠在人生之中留下最大的敗筆。
一個人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內心。戰勝內心的恐懼,以振奮的精神將每一次挑戰當成機遇,才能迎風直上。
本來準備陪老古吃晚飯,卻接到了古秋實的電話,說是總書記正好安排好了時間,讓夏想過去一起吃晚飯,夏想就不敢怠慢,告別老古,來到了約定地點。
古秋實約定的地點是一處戒備森嚴的休閑區,夏想來到之後,正停車受檢,古秋實出來將他迎了進去,如果不是古秋實引領,他最少也要耽誤十幾分鍾。
應該是一處年深日久的宅院,院中有許多粗壯的大樹,顯然年頭不少了。雖然是初春,樹上還未見一絲綠色,置身其中,卻依然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涼之意。
古秋實邊走邊說:“紀火現在不在總書記身邊,我現在在書記處,就臨時被拉了壯丁。”
其實如果非要說米紀火和古秋實在總書記的心目之中,誰近誰遠,還真不好說清,相信總書記也不願對比。夏想有理由相信,古秋實也是隨口一說,也是為他和總書記的密切關係做一個注腳。
其實古秋實和總書記走得越近,反而越可能對他影響不利,外放在外省是最好的做法,但形勢比人強,古秋實臨時補進了政治局,向來沒有政治局委員兼任黑遼省委書記的先例,因此,他必須卸任黑遼省委書記一職。
想想也是,或許從古秋實遞補進局之日起,整個政局的平衡就被微妙地打破了,夏想一路上想了許多,如果米紀火不空降嶺南,現在應該是米紀火在總書記身邊,事無巨細地照應一切。
不對,總書記身邊還有一人——明得謀。
對外,明得謀其實比米紀火更有影響,在米紀火沒有外放嶺南之前,他幾乎從來不在媒體上拋頭露麵,一直躲在幕後,反倒明得謀身為中央辦公廳主任,知名度頗高。
穿過樹木林立的大道,來到一處花園,花園不大,有一處坐北朝南的正房,進了房間,裏麵的擺設古色古香,總書記正坐在正中,認真地翻看文件。
夏想隨古秋實進來,總書記放下文件,點了點頭:“夏想來了,坐。今天事情不少,安排得匆忙了一些,來,邊吃邊說。”
夏想依言坐下,也沒客氣,古秋實也坐到了一旁。
說是吃飯,其實和上次夏想陪總書記吃飯時的飯菜大同小異,簡單而養生,夏想吃不多,古秋實也沒有多吃幾口,倒是總書記可能也是餓了,吃了一塊粗糧,還喝了一碗粥。
飯後,總書記才開口說話:“永國的事情,讓他受委屈了,夏想,你替我向他表示一下慰問。”
夏想很感動:“謝謝總書記的關愛。”
“有什麼想法,盡管說。”總書記關切地問道,“不要有什麼顧慮。”
夏想就鼓足了勇氣:“希望能解決他的副國級待遇。”
總書記似乎一點也不驚訝夏想所提的要求,淡淡地問了一句:“政協還是人大?”
“政協好一些,省心。”夏想很恭敬。
“我這裏沒有問題。”總書記回答得倒是幹脆,“隻要季家點頭就行。”
“我負責做通季家的工作。”夏想也很直接,“請總書記放心。”
“永國的事情,我可以放心,你的事情,我不大放心。”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道,“夏想,接下來可能會有一係列的動蕩,嶺南,可能恰好是動蕩的中心,你首當其衝會站在風口浪尖之上,有沒有信心不左右搖擺?”
總書記的話似乎另有含義,夏想怦然一驚,難道總書記擔心他立場不夠堅定?又一想,不對,總書記不是對他的立場沒有信心,而是對他在即將到來的巨大動蕩之中能否平安過關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