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胡雪岩智慧解析8(1 / 3)

秦國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特在秦國國都鹹陽的南門外豎起一根長木,張榜宣告說無論誰把長木搬到北門外,都將賞賜五十金。有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把長木扛到北門外,結果他令人難以置信地得到了五十金。通過這一件事,全國人都知道商鞅守信用,有諾必應。新法公布之後,沒有不遵守的。

不過,在一般人的眼裏,商人似乎是一個例外。在大多數人看來,商人似乎都有幾分偷奸耍滑的手段,是靠偷奸耍滑、爾虞我詐賺取不義錢財的,因而商人無信義可言,譬如大多數人都會不加思索地接受“無商不奸”的說法。甚至許多生意人自己也抱定這樣一種看法,以為沒有一副心狠手辣的肚腸,心不黑,臉不厚,缺少幾分坑蒙拐騙的伎倆,不懂一點取利投機的技巧,就賺不來錢,至少賺不來大錢。因此,許多生意人自己也能接受為商必奸的說法。

事實上,商務運作中是最要講究信用的,沒有信用,坑蒙拐騙,偷奸耍滑,生意最終不可能長久。因此,在胡雪岩的經商生涯中,他經常說:“做人無非是講個信義”。其實,做生意與做人,本質上應該是一致的,一個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應該是一個講信義之人。 比如胡雪岩,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一等一的仗義守信的成功商人,也可以說他的仗義守信,正是他能夠獲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成功的重要條件。

胡雪岩的仗義守信從下麵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略見一斑。胡雪岩的錢莊開業不久,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戶。傍晚時分,一名軍官,手裏提著一個很沉重的麻袋,指名要見“胡老板”。

等胡雪岩被從家裏找來,這名軍官把姓名和官銜報了出來:“我叫羅尚德,錢塘水師營十營千總。”然後,把麻袋解開,隻見裏麵是一堆銀子,有元寶,有圓絲,還有散碎銀子。隨後羅尚德又從懷裏掏出一疊銀票,放在胡雪岩麵前。

“銀票是八千兩,銀子回頭照秤,大概有三千兩。胡老板,我要存在你這裏,利息給不給無所謂。”

胡雪岩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還是答道:“羅老爺,承蒙你看得起小號,我們照市行息。不過,先要請問,存款的期限是長是短?”

“就是這期限最難說。”羅尚德仿佛遇到了極大的難題。

“這樣吧,存活期。不論什麼時候,羅老爺要用,就拿著折子來取好了。”

“折子倒不要了。我信得過你。”

事情越發奇了,胡雪岩不能不問:“羅老爺,這我倒要請教,你怎麼能存一萬多銀子,連個存折都不要?”

“要跟不要都一樣。胡老板,我曉得你的為人,撫台衙門的劉二是我同鄉,我聽他談起過你。”

聽了他這幾句話,胡雪岩大為感動,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竟然如此信任自己。不過,胡雪岩心想,以羅尚德的身分、態度和這種異乎尋常的行為,這筆存款既可能是一筆生意,也可能是一種麻煩。

當然,有官場靠山的胡雪岩,並不怕什麼麻煩,而是覺得羅尚德對自己的信任,便是對阜康信譽良好的明證,於是便用很親切隨便的語氣說道:“羅老爺,看樣子你也喜歡‘擺一碗’,咱們邊吃邊談,好不好?”

“要得!”

在準備酒菜的空當,胡雪岩照規矩行事,把劉慶生找來,招呼兩名夥計用天平秤麻袋裏的銀子,當著羅尚德的麵點清楚,連銀票總共是一萬一千兩掛點零兒。胡雪岩建議,存個整數,零頭由羅尚德帶回,他同意了。

銀票收拾停當,酒菜已經送到。結果,這一擺,胡雪岩了解到羅尚德是四川人,家境相當不錯,但從小不務正業,吃喝嫖賭,無所不好,是個十足的敗家子,因而把父母氣得雙雙亡故。羅尚德從小訂過一門親,女家也是當地一個財主,見他不成材,雖未提出退婚的要求,卻是一直不提婚期。好賭的羅尚德對於娶親並不放在心上,沒有賭本才是讓他最傷腦筋的事,不時伸手向嶽父家要錢,前後共用去嶽父家一萬五千兩銀子。最後嶽父家托媒人來說,隻要羅尚德同意退婚,可以不要這一萬五千兩銀子。如果羅尚德肯把女家訂婚時的庚帖退還,他另外再送一千兩銀子。不過,希望他今後能到外地謀生,免得在家鄉淪為乞丐,給死去的父母丟臉。這對羅尚德是個刻骨銘心的刺激,當時就當著媒人的麵,撕碎了庚帖,並且發誓說,做牛做馬,也要把那一萬五千兩銀子還清。羅尚德後來投軍,辛辛苦苦十三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自己省吃儉用,積蓄了這一萬多兩銀子。如今已經接到命令要到江蘇與太平軍打仗,沒有可靠的親眷相托,因此拿來存入阜康錢莊。他將銀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錢莊,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是因為他相信阜康錢莊的信譽,他的同鄉劉二經常在他麵前提起胡雪岩,而且隻要一提起來就讚不絕口。二來也是因為自己要上戰場,生死未卜,存折帶在身上也是一個累贅。

得知羅尚德的具體情況,胡雪岩心裏盤算了一下,說道:“羅老爺,承蒙你看得起阜康,當我是一個朋友,那麼,我也很爽快。你這筆款子準定作為三年定期存款,到時候你來取,本利一共一萬五。你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