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2 / 2)

魏源(1749—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近代經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光初入京師,與龔自珍結識,從劉逢祿受公羊《春秋》,編輯有《皇朝經世文編》,提倡經世實用的文章。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後,曾入欽差大臣裕謙幕府,參與抗英鬥爭。後辭歸揚州,撰寫《聖武記》、編纂《海國圖誌》,致力探求富國強兵和方法,提出了著名的“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道光二十四年始中進士。晚年皈依佛教。他主張“貫經術、政事、文章於一”(《劉禮部遺書序》)。散文多論說時務政事,觀察敏銳,文筆犀利,代表了鴉片戰爭前後新體散文的風貌。著作今有《魏源集》,中華書局1976年版。

本文選自《魏源集》。《海國圖誌》編於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魏源為此悲憤滿懷,閉門著書。他受林則徐的囑托,在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誌》的基礎上,“再據曆代史誌及明以來島誌及近日夷圖、夷語”,編寫了《海國圖誌》,原為六十卷,後擴充至一百卷,成為當時我國自編的最為詳盡的世界史地參考書。《海國圖誌》敘中說明編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以夷攻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製夷而作”,並進而提出了“平人心之積患”,改革內政的主張,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愛國熱情和政治眼光。全文開門見山,語言明快,層層深入,說理透辟,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