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要總覺得自己“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是誰讓你孤單和不安的呢?其實是你自己。你身邊曾經有那麼多關心你和愛護你的人,但是你卻偏偏喜歡玩逞強和自閉,那又怎麼能怪別人跟你越來生疏呢?別說那些“為什麼他(她)不主動跟我聯係”或者“憑什麼要我先打給他(她)”這類的傻話,他(她)說不定也正在問著同樣的問題。
人的情感是相互的,你想得到愛,就要先付出愛。不要擔心自己會吃虧,按照資本積累來計算,最先投入的成本往往是最低的,感情投資也是如此。如果你先付出,你就掌握了先機和主動權,而且最終得到的回報也一定會比你的成本高得多。這隻是一個比喻,真誠的感情當然不應該計較投入和回報,更不需要被當成投資來利用。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你不投入就一定不會有回報,而且友情不允許短線投資,如果減少或中斷投入,也很可能會有血本無歸的危險。所以,如果人們不想讓自己辛苦經營多年的友情以投資失敗告終,那就別忘了繼續追加“資金”。
情景一:(電話中)
“菲菲,最近忙什麼呢?怎麼最近都沒消息啊?”
“是莉莉呐,我天天的瞎忙。一直想給你打電話來著,老忘了,我現在記性可差了呢。”
“我就說你不能忘了我,咱倆上大學的時候多鐵啊!沒關係,姐姐會常打電話提醒你我還活著的,哈哈……”
“你這丫頭,你最近怎麼樣?跟男朋友感情還好吧?什麼時候請我喝喜酒啊?”
“還那樣唄,現在還沒這個打算呢,不過你放心,我不會落下你這份子錢的,嗬嗬。你呢?繼續剩著?”
“唉,說來話長啊!我最近被我媽逼得天天去相親啊……”
……
情景一:(街上偶遇)
“嗨,小靜!真沒想到在這碰見你。”
“是啊,好巧啊。我正好今天有空就出來逛街了,咱們都多久沒見麵了啊。”
“是啊,我也一直沒你的聯係方式,正好這下聯係上了。太好了!”
“對啊,我也是,一直很想你。咱們以後得多聯係,繼續咱們偉大的閨蜜情。”
“好的,有事兒沒事兒多約出來聊聊天,嗬嗬。”
……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也並非是因為自己不想聯係,而是因為思想和行為的懶惰,導致一拖再拖,結果拖到感情全無,也就真的覺得沒有再聯絡的必要了。在人們看來,放棄總是比堅持來得容易,無論是事情還是感情,何況認識一個新朋友也比維持一段舊友誼來得簡單。於是不斷發現新的大陸,放棄舊的港灣,到了最後雖然認識的人不計其數,但卻全都是泛泛之交,關鍵時刻沒有真正能幫到你的人。即使那些有能力幫助你的人,也會因為疏於聯絡而讓你不好意思開口求助。
不善經營友情,後果就會如此慘痛。友情是如此,愛情和親情也同樣不會例外,你見過十天半月不打一次電話、不知道對方行蹤、不經常見麵還能天長地久的情侶嗎?即使有,恐怕也不多,而且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就算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會因為疏於聯係而變得生分,跟父母說話客氣到生疏的畫麵恐怕沒有任何溫馨和溫暖可言吧?如果連親情都是如此,那麼你哪來的自信讓“一百年才聊一次天”的朋友為你兩肋插刀、挺身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