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惹不起就隻能受著(1 / 2)

接下來的數日,端羽照舊是在外院中學習。

這一日,在學院中學習了數日的外院學子們,再次被要求離開學院,參與到災後的興建工作中。

幾日來,大半個豐京城都處於熱火朝天的大興土木之中,尤其是西南區改頭換麵得都快讓端羽不認識了。

朝廷出麵,為所有受災的百姓們興建新宅,雖說緩解了民眾之苦,但對於那些在災難中失去了親人的百姓而言,再好的新房也比不上逝去的故人。

房子倒了可以再建,人死不能複生,端羽一路來,看到百姓們的麵孔,並沒有因為即將能夠住進新宅而有所喜悅,大多仍是麵色呆板得如同地上的青磚一般,看上去毫無生氣。

興建工作已經處於尾聲,需求人力的地方不像災後剛開始那般集中,經綸院的學子們十人一組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幫忙。很不巧,端羽未能和盧高川分到一組。

兩人揮手而別,各自和自己的同伴們前往被分配到的場所。

說是幫忙,無非就是搬磚遞瓦,都是些體力活,讓外院這幫大多文弱的書生們做起來的確是有些苦不堪言。

隻是,按照領隊教授範小業的話來說,這搬磚遞瓦也是一種修行,是修身養性的好方式。教授的話大如天,沒有一位學子敢有所埋怨,即使有也隻能深藏在心底,連表情上都不敢有半點流露。

當然私下裏,還是會有人趁在教授不在,發表自己的不滿。這些自視甚高的學子們,普遍認同以他們的才幹是不應該被安排來做這般粗糙無腦的體力活的,那都是天策府的莽夫們幹的活。

天策府的莽夫們隨著這些學子的詛咒,也在外院學子投入到工作中不久後到來。和經綸院學子們一樣,天策府的學子們也是被十人一組地打散安排了開來。

經綸院和天策府隻隔了一條位於豐京城東的青龍大道,平時學子們都是有不少機會碰麵。隻是如此大規模地一起行動,倒是新學子們入院後的第一次。

經綸院和天策府作為豐京最為出名的兩大人才產地,也是修士心目中地位至高的兩大修行聖地。

經綸院不去說,內院和瓊樓都是天下念修向往之地,被譽為天下七宗之首。作為七宗中是唯一和經綸院架構相仿的修行聖地,天策府也有外府、內府和玉宇之分。

外府是為那些學習武道和兵法的學子們而設,數百年來培養了無數青史留名的將帥大才。內府則是精修聖地,能夠進入內府的無一不是精修中的佼佼者。和經綸院必須先進外院再入內院不同,天策外府和內府是同時招生的,沒有前後必要的聯係。

玉宇和瓊樓都為世間七大至高不可知之地之一,世人僅知曉這兩地一位於豐京東北點將山,一位於豐京東南君望山,卻是無人知曉他們具體落在什麼位置,也鮮少有人有幸能夠進入這兩地。

天策上將這一唯有大周才設置的正一品武職,也隻有從玉宇中出來的替天行才能受得。放眼天下,武職也隻有天策上將居於正一品。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放到世間官場中,便是文士一品尋常,因為爭不出第一,大家就排排坐。武將一品卻是難求,在戰場中出生入死能夠混到正一品還不馬革裹屍的,世間唯有天策上將。

在天策上將麵前,各國再璀璨的將才都會黯然失色。近千年大周雖然日趨繁榮,但每逢數年定然有大戰事。在如此頻繁的戰事中,大周仍然能保持著天下第一國的本色,沒有像曾經的天朝大商一般被一夕之間分崩瓦解,便是因為大周有運籌帷幄如有神助,身先士卒近乎無敵的天策上將。

若不是念修有夫子壓過天策上將一頭,世間修士皆認為天策上將才是真正近神的人物。光是衝天血氣便能壓得念修意念潰散,更別說和“君子三意”地位同等的玉宇絕學“霸王血氣”,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大多數修士都被鎮壓得喪失行動能力。

行為再高的修士遇到天策上將,基本都是毫無反抗之力,更別說沒有修為的凡人。所以,在生死搏殺的戰場之中,隻有天策上將才能夠麵對著敵國修士的種種襲擊幸存下來,爬到正一品的位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算處於不利的位置,有天策上將的戰場,基本注定就是必勝的戰場。

天策府建府數百年來,榮升為天策上將後的玉宇替天行,唯一一次失利在戰場中被擊殺是在兩百多年前。那一年,南唐南越立國,而擊殺了那位天策上將的,便是李念蒼和當時的明王寺主持妙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