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認為李林甫和武靈筠有共同利益,必須加以遏製。”
李瑛從盤子裏抓起一把蠶豆,丟進嘴裏,邊吃邊說道。
高力士捋了下濃密的眉毛,問道:“李林甫身為右相,真的會倒向武靈筠嗎?”
李瑛繼續道:“李林甫之所以能夠登上如此高位,一半的功勞來自於武靈筠的舉薦,在他內心肯定支持武靈筠做皇後,支持二十一郎做太子。”
“李林甫確實是武氏推上來的。”
高力士多次見到武靈筠在李隆基麵前誇讚李林甫,慫恿著李隆基給他加官進爵,對李瑛的這個觀點無力反駁。
李瑛繼續分析:“當朝宰相支持皇後,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另外還有牛仙客這個左相,他就是李林甫的一個應聲蟲,李林甫說向東他絕不敢說往西,李林甫讓他打狗他也不敢罵雞。
兩個宰相全部支持武氏,父皇再蓄意給武氏放權,冊封李琦為太子,固然能夠滋生武氏的野心,但也要做好應對準備,萬一被她們政變成功……哈哈,咱們可就滿盤皆輸了!”
高力士的麵色更加凝重起來,從床榻上站起身來在房間裏來回踱步。
“李林甫這家夥善於鑽營,深得聖人歡心,如果貿然對聖人說他支持武靈筠,將他罷相,可能性不大。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良策幫聖人把這個計劃的漏洞補上?”
李隆基這個計劃難就難在是個陰謀詭計,他自己在裏麵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所以不能拿出來和朝廷的文武大臣們商量,隻能和高力士這個家奴商量。
參與者太少,沒人查漏補缺,提出補充,難免就有疏忽之處。
而李瑛要做的就是幫李隆基把這個缺點補上,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讓李隆基和武靈筠鬥個兩敗俱傷。
“二哥可以向聖人提議增加宰相的數量,用以遏製李林甫、牛仙客,我個人舉薦禦史大夫李適之,以及被貶到荊州的張九齡,或者是貶到青州的蕭嵩。這三人之中隨便提拔一個為相,都可以幫助父皇控製朝堂的局勢。”
李瑛端起酒壺,緩緩給高力士斟滿了酒盅。
高力士高興不已,豎起了大拇指:“殿下真是大才,稍後陪伴聖人早朝,我便把你的意思轉達給聖人。”
“哎……”
李瑛舉手打斷高力士,“不要說是寡人的意思,就說是二哥你自己的意思,這樣父皇肯定會一口答應。”
“哈哈……知父莫若子,還是太子殿下更加了解聖人啊!”
高力士大笑著再次豎起了大拇指,又接著搖頭:“可惜殿下身患重疾,否則我大唐擁有這樣一位睿智的皇帝,何愁不能繼承聖人的誌向,中興大唐?”
“嗬嗬……人的壽命都是天數,強求不得!”
李瑛笑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兩人又閑聊了半個時辰,李瑛起身告辭,而高力士也決定連夜返回大明宮伺候李隆基早朝,找個機會勸李隆基再增加一位宰相。
李瑛回到太子府立刻提筆寫了一封書信,然後派吉小慶拿著自己的令牌連夜趕往開元詩館,讓李白找個借口在早朝之前交到李適之手裏。
書信中告訴李適之,李隆基很可能會任命一位新宰相,目標是李適之、蕭嵩、張九齡三選一,讓他串通一下太子黨的其他成員,全力爭取這個宰相之位。
當然,就算最終結果是張九齡或者蕭嵩重登相位,對於李瑛來說也是個不錯的結果,最起碼可以遏製李林甫宰相黨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