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菩薩藏中。準諸聖教亦有三類。一小乘中菩薩藏。謂詮示菩薩依三十四心等次第成佛。亦不論於十地行位。仍複不同聲聞等者是也。如婆娑俱舍說。二大乘共教中菩薩藏。謂詮示菩薩次第行位。雖說有回心直進不同。俱依十地行布漸次修至佛果。如瑜伽菩薩地及諸大乘經論中說。三不共教中菩薩藏。詮示菩薩依普賢行位五位圓融。謂一位即一切位。一行即一切行。圓極法界無礙自在。始終皆齊。一一位滿即成十佛主伴具足等。故智論雲。般若波羅蜜有二。一者共。謂此大品經及餘方等經與諸聲聞共說故。二者不共。謂不思議經不與聲聞共說故。解雲。此中共大之小非愚法。共小之大非別教。是故有三菩薩藏也。問菩薩聲聞二藏別故。即彼二人各別得果。菩薩藏中既分三位。應三種菩薩各別成佛。答成佛唯一。但機有淺深。教說三類。匪謂成佛體實有三。今就教開不約佛體。問若三說俱稱理。佛體亦成三。若成佛理是一。二說即為虛。答於一成佛通有三義。一以本從末門。如小乘說。以同聲聞故。二開本異末門。如共教說。以與聲聞相對辨異故。三末盡唯本門。如不共教說。二乘聾盲無對異故。佛體圓融具斯三義。是故三說各異佛無若幹。是故今菩薩藏中有此三類
第六定所攝者。此經何藏攝者。俱非前三聲聞藏攝。於後三種菩薩藏中正唯後攝。以智論中別指此經為不共故。或三類中唯除初一後二俱攝。以此經中具普別故。或亦通彼假立聲聞藏收。以經中亦辨四諦等故。或亦總通二藏所收。以聲聞藏法並依一乘法界所流味無別故
第七一部攝者。於十二部中或唯約方廣一部所攝。對法論說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所依處故。宣說廣大甚深法故。名為方廣。又瑜伽說聲聞藏中無方廣故。或此經題目已顯現故
第八三部攝者。謂記別。自說。方廣。以法華中說餘九部為小乘故。此經非彼故唯三攝
第九或九部攝者。謂除因緣。譬喻。論義。以涅槃第三說護大乘者受持九部。除前三故
第十具十二者。一是契經攝。以涅槃經說始從如是終至奉行是契經故。二應頌。如下文。具有重頌故。三記別。如下文。具有記成佛等故。四諷頌。如下文有直說頌等故。五自說。如下文從定起即說本分等六緣起。如下文因請說故。七譬喻。如下文廣說喻故。八本事。如下說盧舍那等及普賢本所經本事故。九本生。如下說舍那等本生相故。十方廣一門可知。十一希法。如下文毛孔說法及座出眾寶柱現佛等。十二論義。如瑜伽八十一說。謂諸經典循環研核。摩怛理迦。一切了義經皆名摩怛理迦。謂於是處世尊自廣分別法相等。如下文明難品等說。是故此經具有十二部攝也。餘義如下十二部經處說。藏部攝竟
第三明立教差別者。略提十類 一敘古說 二辯是非 三述西域 四會相違 五明現傳 六定權實 七顯開合 八教前後 九就義分教 十以理開宗
初中。古來諸德立教多端。難以具顯。略敘十家。以成龜鏡
一後魏菩提留支立一音教。謂一切聖教唯是如來一圓音教。但隨根異故分種種。如經一雨所潤等。又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等
二陳朝真諦三藏等立漸頓二教。謂約漸悟機。大由小起。所設具有三乘之教。故名為漸。即涅槃等經。若約直往頓機。大不由小。所設唯是菩薩乘教。故名為頓。即華嚴等經。後大遠法師等亦同此說
三後魏光統律師承習佛陀三藏立三種教。謂漸頓圓。光師釋意一為根未熟。先說無常後乃說常。先空後不空等。如是漸次名為漸教。二為根熟之輩。於一法門具足演說一切佛法。謂常與無常空不空等。一切具說。更無由漸故名為頓。三為於上達分階佛境之者。說於如來無礙解脫究竟果德圓極秘密自在法門故名為圓。即以此經是圓頓所攝。後光統門下遵統師等亦皆宗承同於此說
四齊朝大衍法師等立四宗教。一因緣宗。謂即小乘薩婆多等部。二假名宗。謂成實論及經部等說。三不真宗。謂諸部般若。說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實等。四真宗。謂華嚴涅槃。明法界真理佛性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