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說過: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海涅曾說過:我寧願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不願用幾大船家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而我的理解是:幸福其實就是一種微妙的感覺,一種不經意間的牽掛。
我五口之家,老伴程國君,小我兩歲,是仁裏鄉後良村人。中專學曆,原在縣電力局工作,現已退休。兒子秦傑,大學畢業,在縣法院工作,獲得全國統考的A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也是中國實行司法考試製度以來,新河縣法院第一個通過司法考試的年輕人。曾任民庭庭長,現在法院政治處崗位上。兒媳張曉蘭,在邢台市長大成人,本科學曆,現任縣交通局機關工會副主席。孫子秦梓博,十歲半,現在縣直一小讀書。我和老伴都屬於典型的內向型性格,平素沉默寡言,不善言談。我們這個家庭,隻有兒媳和小孫子在家,才驟然熱鬧起來。
兒媳張曉蘭是個好說愛笑、風風火火的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她對於我和我老伴來說,猶如親生,非常懂事、孝順。有一次老伴在新興街十字路口,不慎被人撞傷住進中醫院,一連幾天,都是兒媳跑前跑後,悉心照料。同屋的病友羨慕地說:“你閨女真懂事,好幾天就沒閑著過,現在像這樣的年輕人真不多呀!”我老伴笑著說:“是兒媳,更是閨女!”兒媳和兒子結婚十多年,從來沒和我老伴紅過一次臉,更沒有拌過一句嘴,倆人相敬如賓,相互包容。即使我老伴有時說話不那麼技巧、藝術,連我都感覺不好接受時,但兒媳從來不計較,隻是微微一笑了之,這是令我最滿意、最放心的地方。我沒有閨女,我和老伴在情感上,這些年一直把兒媳視為閨女。兒子自己做主選的妻子是他之福,我們能有這樣的兒媳是家之幸。就我們中國式的家庭和人們的觀念來講,一個家庭幸福不幸福,和諧不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媳是否懂事,是否能和婆婆相處融洽。由於婆媳關係很好,所以我和親家的關係處理得也非常融洽,感情就如親兄弟,“三日不見,如隔三秋”,電話聯係不斷,見麵必須坐下來,小酌幾杯。親家張仁傑、孫月華兩口子都是重情感、很有素養的人,對子女的教育很值得我學習。
我此生就一個寶貝兒,從我內心裏非常地親他愛他,長大特別是參加工作後,他有很多地方,我很欣賞他,但很少當麵表揚他。我對他從小就管教比較嚴。這大概是受我父親當年教育我的方式的影響。我父親曾說:“小樹不修難成參天大樹,孩子不成氣多是大人放縱不管造成的!”就是這句話,讓我記了一輩子。現在兒子已是成年人,且是副科級幹部了,但至今見了我還十分拘謹。盡管現在我很努力克製自己的家長作風,但現在孩子見了我,仍像“老鼠見貓”那樣怵頭。縣四大班子機關、縣法院乃至社會上和我接觸較多的同誌,都知道我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
其實在我的記憶裏,我真正動粗打孩子也就隻有三次。一次是他9歲,一次是他15歲,最後一次是他參加工作後,也成了孩子的父親,因酒後駕車。但每次打罵完孩子,過後都十分後悔,可每次又都以“打是親,罵是愛”的所謂信條而原諒自己。所以脾氣一直也沒有改。“恨鐵不成鋼”,總認為對孩子要求嚴格總比放縱好。在我的潛意識中“孩子就是孩子,老子就是老子,再怎麼也是親孩子,沒事的”,以至於形成孩子有了事,不敢也不願跟我說,通常是先跟他媽說,不說不行了才硬著頭皮來找我說。孩子任法院民庭庭長後,我算是主動了一次。我感覺,這是孩子的重大轉折,有些事,該給他提個醒、敲打一下。於是,我和他進行了一次很認真的談話。著重談了四個方麵的內容,也可以說是以父親的名義給他立了“四條鐵規”:一是不該喝的酒,絕對不能喝;二是不能拿的錢,絕對一分也不能拿;三是不該去的地方,絕對不能去;四是當法官的規矩絕對不能破。否則出了問題,天王老子也救不了,望好自為之。實踐證明,這幾條“鐵規”,他遵守得還不錯。在法院內部包括社會對他評價還算可以。無論是徐樹亭院長、梁雪峰院長,還是現在德才兼備的鄒長在院長,對他的印象都還算讓我放心。這些院長都對他的學習和工作非常重視,尤其是鄒院長在各方麵都對他嚴格要求,使他的綜合素質在短時間內有了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