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家有兒女》,我曾一個情節不拉地連著看了兩遍,因而也引發了我對教育孩子的方法問題所進行的回顧與深深的反思,同時也時常因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而感到後悔。可能也正因如此,所以我對小孫子的態度大為轉變,是他讓我變得沒了脾氣,多了笑聲。大概這就是“隔輩親”的情感吧。孫子從小到大,我沒動過一手指頭,沒高聲喊叫過一次。孫子還沒出世,我就暗暗地為孫子準備名字,先後準備了二十多個。但沒有一個滿意的。後來到北京開會,我特地在北京“三居起名公司”花了90元錢給孫子起了三個名字,其中一個名字和我在家想的完全一樣。後來,我們專門召開了家庭“全體會議”,才把孩子的最後名字定下來,就叫“秦梓博”吧!梓,是富貴的意思;“博”,知識淵博,胸懷寬廣,也就是又富有,又有知識,而且博大胸襟,能擔當大任,能做大事。當時我真是搜腸刮肚,絞盡了腦汁。我說:“想當年給兒子起名,也沒有費那麼大勁,請吳誌芳主任一個人就把名字定了。”小孫子要有個頭痛腦熱的,在我這裏就是“天大的事”,囑咐兩個大孩不算,我得親自過去看一下,才放下心來。有一次,兩個大孩到河北省兒童醫院給小孫子查體,有一個項目不達標,拿了藥後,我一直不放心。為了弄清怎麼回事,我還反複在網上查了N遍,直到鬧明白無有大礙,屬於身體發育期間的正常反應,才放了心。我過去外出很少帶錢,也很少買東西。自從有了小孫子,臨返回時,總是費盡心思給孫子買點東西,心裏才能平靜。特別是春節前,臘月二十六集日,我無論多麼忙,就算去外地,也要想方設法趕回來和小孫子趕個集,買些鞭炮,買什麼樣式、買多少,全部他說了算,我就像個下人似的替他拿著,為他付錢。他買得越多,我就越高興。再就是在家裏,我和小孫子玩耍,他“霸道”得不得了,有時不合他意了,還急得有時“凶”我兩句,我見此情景,隻是一笑了之,接下來還得按他的意圖去哄他迎合他。孫子在家“鬧翻天”,我也不煩,怎麼調皮都高興,為孫子花錢從來不心疼,三天不見就特別想。張振海書記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引用別人的話說,想孫子、盼孫子,有了孫子就成孫子了。這句話概況得很準確,事實確實如此,這就是所謂的“隔輩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