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 /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說世界上每個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憐恤受難者的仁慈感情。求上級辦事能否獲得應允,有時恰恰是這種心情起了作用。

通常情況下,人們是不願輕易去找上級辦事兒的,上級盛氣淩人的“架子”和目無下屬的“臉子”在一般下屬那裏是不會被愉快接受的。一般而言,下屬不到萬般無奈和迫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隨便提出一件事讓上級煩心的。所以,對一個人情世故相對成熟的下屬來說,不經過“三思”,隻靠腦瓜門兒忽地一熱乎便去找上級辦某件事的人可謂寥寥無幾。一般說來,如下一些事情是下屬們經常要找上級出麵辦理和幫助解決的。

與工作有關的利益是下屬們經常求上級辦事的基本誘因之一。這些利益包括調崗、晉升、漲工資、分房子、調停與同事之間的矛盾、平息一些不利於自己發展的言論或輿論。這一類事能否辦到,關鍵在於你在上級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位置高,他會把利益的平衡點放在你身上;位置若是低,則必須借助外在的或間接的力量方能把事辦成,否則便隻能充當各種利益的旁觀者了。

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利益是下屬們求上級辦事的又一大誘因。包括借貸、買賣、調節各類糾紛、參與婚喪嫁娶等各類紅白喜事的協調,對各類被侮辱、被損害者的法律公斷以及某些同學、同鄉、同事、朋友等托辦的事宜等。辦這類事,上級一般未必直接出麵和直接行使權力,他們的間接活動有時是非常有效的。

與家庭關係有關的利益是下屬求上級辦事的第三個誘因。包括夫妻關係、兒女關係、親戚關係。這些關係所涉及的利益有時不能得到滿足或者受到了傷害,而自己又無力自我成全,於是責無旁貸,隻好間接地承攬過來找某位上級說情,懇望他能出麵幹預或施加影響。如為子女找工作,幫助妻子調動工作,幫助某位親屬安置工作等。

正是因為有以上這些利益關係,你才有可能經常要求上級辦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幾乎都可以涵蓋在“困難”二字之下,如經濟困難、思想困難、情感困難、地位困難等,求上級辦事兒,說穿了無非是托他們幫助解決這些“困難”。是困難就有一些苦衷,要想把事情辦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些苦衷通情達理、不卑不亢地說出來,切入肌膚地誘使上級產生同情心,從而幫助你把懇求辦的事情辦好。

要引起上級同情,必須了解上級自身的人生經曆和社會經曆,對上級曾經有過類似的切身感受過的事情,容易得到同情,從而得到支持和應允。

要引起上級同情,必須在人之常情上下工夫,必須把自己所麵臨的困難說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所以,越是哪一點給自己帶來遺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則越是大加渲染,這樣,上級才願意以拯救苦難的姿態伸出手來幫助你辦事兒,讓你終身對他感恩戴德。因為大凡能激發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愛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幫助,還能使人在幫助之後產生一種偉大的濟世之感。

要引起上級同情,必須了解上級的好惡,了解他平時愛好什麼,讚揚什麼,又憤慨什麼,了解他的情感傾向和對事物善惡清濁的評判標準。上級的同情心有時是誘出來的,有時是激出來的。如果上級對你的某個朋友有成見,認為他水平很差,他不得誌和受排擠,是不足為怪的。那麼,你要幫朋友解決常年在基層受壓抑之苦,並想借此引起上級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了。隻有沒有成見的時候,才能產生同情心。

所以,利用上級善良的同情心辦事兒,有時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它甚至比“以理服人”更能打動上級的心靈,更能促使上級伸出仁愛之手。

求人時往往難以得到痛快的答複,說服被求的人不是一件易事。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子,運用手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難以拒絕,讓他感到拒絕了就於理不符、於情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