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有兩種,一種是忍而不發,以忍求安;一種是忍而待發,以忍求變,求人者要特別學會後一種忍。忍是手段,所求是目的。
戰國七雄的趙國,趙武靈王在位時為公元前352年至公元前299年,當時的趙國國富民強,又因地處中原,常被卷入戰爭的旋渦,所以廣行富國強兵之策比其他國家更急切。
趙武靈王經過多年征伐,認為北方遊牧民族騎馬作戰是值得仿效的戰術。其機動性大,集散自由,對戰場條件適應性很強。
於是他想改變自己軍隊的作戰戰術,但改革頗費了一番周折。
首先,當時的中原服裝不適合騎馬作戰,就要改穿遊牧民族的胡服。胡服的下身相當於今人普遍穿著的褲子。要穿胡服並不那麼簡單,服裝式樣的改變在中國古代曆來是一場大的改革。
決定下達後,預料中的反對勢力蜂擁而來。朝中的多數大臣不支持這項改革,主要理由是不能出賣自己的祖宗去穿胡服丟醜賣乖,不能改變中國傳統文化式樣。
麵對大批的反對勢力,武靈王采取了極其克製的態度,他不發王者之威,不以王者之尊強令推廣,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從戰爭的發展、富國強兵的要略,反複地闡述己見,拿出了最大的忍耐力推行戰術革新。
最難說服的是他的親叔叔。他借口生病,不上朝也不聽勸。武靈王知道他“病”在哪兒,絕口不談正題。天天如此,叔叔大為感動,因為彼此都明白對方在做什麼。
武靈王的“忍功”終於達到目的,這是一種功利主義目標明確的“忍”。
小不忍則亂大謀,隻有咽得下這口惡氣,你才能辦得成大事。
“你現在隻是一個縣官而已,今後的升遷須看上司對你的印象而定。要是你的才幹一直超過上司,這對於州的長官們的地位是很危險的,那時他們不但不會賞識你,反而會對你產生偏見,你會隨時惹禍上身而不自知,又如何發揮你的濟世之誌呢?我今天多提醒你用心與周圍的人協調,適應環境,暫時委屈,實在是為了你將來能有大的作為啊。”
這是宋朝宰相杜衍教導學生的話,它穿越了百年時空界限,對於今天的人一樣有著明燈般的指導意義。
在充滿競爭的時代,一個人要想求成人、辦成事,就得學會忍耐,並把隱忍作為驅策你向上的動力。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為受不了委屈。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在於他善於忍耐,“打了左臉,還要把右臉給人家”,隻要受得了這樣的委屈,還愁求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