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雅維裏在《君王霸術論》中說:“君主永遠不可以讓自己的思想離開軍事這個課題,在平時,他還應該比戰時更加注意武備。所謂注意武備,他可以在兩個方麵進行:一個是行動方麵,另一個是心智方麵。在行動方麵,除了使他的兵士們紀律嚴明,勤於操練之外,他還必須經常行獵,使他的身體習慣於艱苦生活;同時熟悉他國土的性質,知道哪些山嶺有多麼的陡,那些山穀是怎樣裂成的,平原的地勢是怎樣展開的。一個為君的人如果缺乏了這種才能,那他就缺乏了一個統帥所應有的首要條件。”
彼得在給朋友的信中稱這次軍事行動是“沒有拿下亞速的遠征”,承認是自己戰術運用失當所致。因此他派出專人到普魯士和歐洲收集有關戰術學和指揮學的著作,每日清晨即起,刻苦地閱讀這些書籍,有不明白之處就向勒福爾特和戈登將軍請教。
1696年6月初,俄國陸軍8萬餘人兵分三路,分別由戈登將軍、戈洛溫將軍和卡·安·裏格曼將軍率領,向黑海進發。海軍總司令勒福爾特將軍率領新建的俄國海軍艦隊從沃羅涅什沿頓河南下,直逼亞速。“彼得艦長”親自駕駛著他親手設計和製造的“普林基皮烏姆”號戰艦。俄國海軍吸取上次的教訓,到達黑海後,立即從海上封鎖亞速,切斷城內土耳其軍隊的海上交通線。
屆時,陸上俄國軍隊的三路人馬也按時到達亞速城下。俄國陸、海軍配合向亞速城發起進攻,土耳其人拚命進行抵抗,打退了好幾次俄國人的攻勢。但是由於海上補給線被切斷,土耳其人很快彈盡糧絕。他們被迫派出代表與俄國人談判,要求能夠比較體麵地撤離要塞。俄軍司令部提出條件,要求土耳其軍隊交出荷蘭人雅各布·楊森,因為上次遠征就是由於他的叛變,而造成俄國軍隊的重大挫敗。土耳其人立即交出了楊森。隨後,土耳其總督哈桑·阿拉斯拉夫諾夫率領3,000土耳其士兵走出亞速要塞,將土耳其軍旗垂放在勝利者的麵前。俄國人占領了亞速要塞,控製了黑海出海口。
彼得為俄國的勝利欣喜萬分,他在給皇妹娜塔莉雅公主的信中說:“妹妹,你好!感謝上帝,我很健康。為了聽從你來信中對我的告誡,我不挨近大炮和槍炮;但是大炮和槍炮卻要來靠近我。你能否告訴它們不要在我身上起作用?”
彼得下令加固亞速要塞,並且留下8,000人守兵,以防土耳其軍隊卷土重來。然後起駕回莫斯科,啟程前彼得派快馬到莫斯科帶口信給尼基塔·佐托夫,要他在莫斯科準備好盛大的歡迎儀式,“造一座凱旋門,以表彰兩年來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元帥和各位先生們”。佐托夫請求沙皇彼得給他一個月的時間,彼得也不著急,他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視察下沃羅涅什造船廠。
1696年9月30日,俄國軍隊凱旋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河的石橋旁已經平地建起一座華麗的凱旋門。門上立著一隻向下俯衝的雙頭鷹,四周掛滿了旗幟和條幅,一塊橫木上用鮮紅的筆跡寫著:上帝與我們同在,誰也反對不了我們。這是史無前例的勝利。凱旋門的兩旁列著戰神赫拉克勒斯和馬爾斯的雕像,足有三丈多高,在他們的腳下匍匐著亞速帕夏和韃靼汗的彩色雕像,麵前還有一塊木牌,上書:“從前我們在草原上作戰,曾經無比英勇,可現在我們輸給了俄國人,感謝上帝,我們好不容易從莫斯科人的手底下逃生。”
凱旋門兩側繪著兩幅很大的畫,一幅畫畫的是奧斯曼帝國皇帝驚恐地從寶座滾了下來,一把俄羅斯戰斧架在他的脖子上。上麵寫著:“康士坦丁大帝戰勝了羅馬的異教皇帝馬昂斯。彼得沙皇就是戰神赫拉克勒斯和馬爾斯的化身。”另一幅畫畫上著一個帶著鐐銬的土耳其帕夏和一位韃靼汗,旁邊站著海神尼普頓,海神正在說著:“你們攻克了亞速,我也為你們而祝賀,並向你們表示降服,光榮屬於海上的勇士們。”
九月底,莫斯科河岸和城內的屋頂上站滿歡迎的人群,俄國軍隊從莫斯科河南岸市區開過石橋,穿過凱旋門。走在最前麵的是佐托夫,他坐在一輛漂亮的四輪馬車上,一隻手拿著寶劍,另一隻手舉著盾牌,後麵是佐托夫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