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年末和次年頭6個月,彼得遠離了軍隊。他不打算在1708年的冬季和1709年的春季裏進行決戰,因為他認為決戰的時機還不成熟——敵人還沒有拖垮。沙皇不願冒險,因為正如他所說,那是可能“在一次會戰中使整個國家的幸福和元氣”毀個精光的。
1708年末,彼得著手實行省製改革。12月18日的敕令闡明“為了全體國民的利益設立8個行省及其所轄城市”的旨意。這次改革的實質,是在舊有各縣和莫斯科各中央機關(縣政機關直屬中央機關)之間,設立中間一級的機關即省政機關。各省設省督,職掌行政、司法與軍事大權。省督由沙皇任命其親信充任。彼得堡省省督由緬希科夫公爵充任,沃羅涅什省省督由海軍上將費多爾·馬特維耶維奇·阿普拉克辛充任,喀山省省督由前者的弟弟彼得·馬特維耶維奇充任,莫斯科省省督由領主斯特列什涅夫充任。規定在一年的限期內完成省政工作的籌組事宜,即新成立的省政機構必須在1710年起開始辦公。
設立行省是彼得對阿斯特拉罕和頓河起義、對巴什基爾連綿不絕的騷動,對勞動民眾反對苛捐雜稅、征兵、強征建築民工等行動的回擊措施。省政機關加強了地方政權。省政當局離開可能發生叛亂的策源地較近,因而能有效地將叛亂扼殺於搖籃之中。省政當局還可以廣泛地利用他們統領的軍隊,課征捐稅,榨取民脂民膏。
2月初,彼得離開蘇馬城時,給列普寧、舍烈麥捷夫和緬希科夫留下一道敕令,開列了“我不在時你們應辦的事情”。將軍們必須補齊各團的兵員,給他們裝備充足的武器彈藥。至於軍事行動,應一如既往,不斷予敵突然襲擊,“使其不得安寧”,並“盡可能近地”跟蹤敵人,但必須監視敵人,勿使查理鑽到他能與瑞軍克拉紹將軍所部以及斯坦尼斯瓦夫·萊欣斯基的波蘭部隊會合的第聶伯河。沙皇到達沃羅涅什後,還再次責令他的將領們避免總決戰:“如果敵人求戰,在我到達以前不得進行決戰。”
像以前一樣,彼得在沃羅涅什最關心的是艦隊建設。沙皇從瑞軍俘虜的嘴裏得知,瑞典國王似乎有意經由沃羅涅什進攻莫斯科。雖然大家都不相信“舌頭”的供詞,但沙皇還是認為不可掉以輕心。更為現實的危險倒是來自南方,即來自土耳其人的威脅。沙皇斷定:戰場南移之日,就是進攻土耳其人和克裏米亞韃靼人的最為理想之時。彼得的擔心已為“土耳其人打仗心切”的傳聞所加重。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沙皇在沃羅涅什的近兩個月的時間裏,領導了為亞速海艦隊製造艦隻的工程。他教艦工們熬製“上等木焦油”和填塞船縫的辦法,“而且幾乎在一切難做的工作中,他都是最內行的實幹家和指導者”。而當造船廠出現缺少釘子、螺栓、噴補槍和船錨的情況時,沙皇就親自到伊凡諾夫工廠去,在那裏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和師傅們一起鑄造炸彈、榴彈、臼炮,鍛造船錨和螺栓。
沙皇離開沃羅涅什,率領由241艘艦隻組成的艦隊開往亞速;這241艘艦隻中,有29艘大型戰鬥艦是在他蒞臨現場時下水的。
亞速海艦隊的強大陣容在君士坦丁堡引起了一片驚慌。海軍力量的示威遏止了土耳其人乘北方戰爭的緊要關頭進攻俄羅斯的企圖。
沙皇視察這座他已闊別10年的城市和要塞的初步印象是滿意的:“這裏比我們第一次來時人丁興旺多了。”他想起了在特羅伊茨科耶見到的港灣的全景:“這個地方在10年以前是空空蕩蕩的……如今已經有了一個挺不壞的城市和一個港灣。雖然主人長期不在這兒,這兒也並非事事如意,但畢竟有些東西可看了。”這裏所說的並非事事如意,也像在沃羅涅什一樣,指的是艦隻:“這裏的艦隻大部分都陳舊了。”彼得部署了製造新艦和拓深亞速海岸的港灣的工程,於5月27日到陸軍駐地去。在這之前,得到兩件消息,表明瑞典國王毫無妥協之意。5月1日得悉,查理十二世再一次拒絕了沙皇的和談建議。彼得提出締結一項和約,隻要求將彼得堡和施利色堡留給俄國。查理回答沙皇的使者說,必須取得3000萬銀幣的賠償費,以補償瑞典所謂在戰爭年代的開支,他才在莫斯科舉行和談。
信使於5月5日將另一消息帶給彼得。消息表明“瑞典人想奪取波爾塔瓦”。
在沙皇在蘇馬城和造船廠度過的幾個月裏,查理十二世的軍隊冒著咆哮的暴風雪,躑躅在烏克蘭大雪覆蓋的草原上。俄軍各部隊和當地居民不讓這支瑞典軍得到喘息的機會,使他們既無棲身之所,又無果腹之食。瑞典人拿下每一個居民點都必須經過一場惡戰。一個在冬季的暴風雪中被大雪掩蓋的小城堡維普裏克對瑞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查理起先命令炮兵開炮轟擊該城,但是耗費了大量炮彈,也沒有拿下它來,他又下令猛攻該城。守衛該城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人數雖少,又隻有3門大炮,卻3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直到被包圍者彈盡援絕,瑞典人才於1709年1月6日闖進這個城堡。此役國王的軍隊損失官兵1200多人。在向東北進軍的路上,這樣的城市星羅棋布,要一一加以包圍猛攻,得承受損失,耗費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