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鎮是一個很小的鎮子,它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鎮上的街道上不但鋪滿了青色的條石,甚至連鎮上大多數的房子都是由青石條砌成。
山裏的小鎮,別的不說,就是石頭足夠多。
鎮子的邊上有條河,河邊盡是三四個大人都合圍不過來的蒼天古木,鎮上的房子就沿河而建,隨著河水的走勢在河的左岸連成了一片。
所謂“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說的就是這裏。
青石鎮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山區小鎮,但在一些人的眼中,這裏卻是一個頗有點名氣的地方。
充沛的雨水和多樣的地形,造就了青石鎮附近豐富的植物,這裏出產的草藥不但種類豐富,而且還有很多是這裏獨有的。
久而久之,這裏便成了一個草藥的集散地。
因為藥材市場的繁盛,這裏不但造就了許多專業的采藥人,甚至還聚集起了許多的藥材店。
謝老四要帶謝井去的,便是這樣的一個小藥店。
藥店的店名叫做回春堂。
這名字雖然和大多數的藥店沒有什麼區別,但和別的地方不同的是,這裏隻管收藥不管治病。
這也是青石鎮上的一大特色,鎮上一共有七八家藥店,僅有一家兼顧治病,其餘的都和回春堂一樣,不過掛著個藥店的名稱。
在這七八家藥店中,回春堂並不是最大的一家,不過由於掌櫃很會做人,所以生意還不算太差。
謝老四雖然隻是個山民,卻也不乏山民的狡黠,他先是打聽好了鎮上哪些掌櫃仁厚,然後才一家家的求上了門去。
謝老四的要求不高,隻求掌櫃的能給口飯吃就行,而謝井以後的事情,就全憑掌櫃的做主。
這樣的要求豈止是不高,簡直就是賣兒賣女。
謝老四卻是自有打算。
這種方式的確和賣兒賣女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在他越來越養不起這麼多兒女的時候,能以這樣的方式為謝井找一條活路,也是謝老四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
山裏土地貧瘠,即便以謝井抓鳥逮兔的本事,也不過剛剛混過溫飽,但謝家因為他而賠出去的糧食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若是謝家就隻有這麼一根獨苗也就罷了,但其餘的三個子女也是他謝家的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謝老四再怎麼偏心,也不能厚此薄彼至斯。
而且謝老四狡黠的地方還在於,雖然表麵上看是把謝井賣給了別人,但沒有賣身契就算不得真正的賣。
等到謝井長大了一些,力氣有了,若是掌櫃待他這三伢子不好,到時候想走的話,掌櫃沒有賣身契在手,自然不能強留,官司就算打到衙門也說得走。
若是掌櫃待人好,留在他那裏幫一輩子也是不妨。
不管怎麼說,能讓謝井有條活路,也就算是謝老四最大的心願。
天下間哪有眼睜睜看著自己子女餓死的父母,再怎麼也得給給他尋條活路。
這就是謝老四最樸素的人生哲學。
回春堂在青石鎮的最西端,謝老四和謝井父子兩一前一後穿過鎮子,終於來到了回春堂的門前。
回春堂的店麵並不算大,甚至顯得有些陳舊,還沒進門,就有一股藥香隱隱地從店裏傳了出來。
由於他們到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所以當謝老四在店門外張望的時候,掌櫃的已經在裏麵盤點一天的收支了。
華掌櫃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頭戴方巾,唇上蓄了一縷胡須,看上去還算和藹。
“哦,老四,你來了,快進來,快進來。”
當看見謝老四在門外張望時,回春堂的掌櫃便親熱的招呼道。
“華掌櫃,你正忙著呢,我把人帶來了,你給看看,合適不,合適我就把人給你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