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的種類很多,通常所說的皮膚病,一般是指銀屑病、蕁麻疹、皮膚瘙癢症、濕疹、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痤瘡等。本書所談之皮膚病,主要是皮炎(包括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粉刺(痤瘡)、老年瘙癢症、疣(包括尋常疣和扁平疣)、白癜風、酒糟鼻、蕁麻疹、凍瘡、疥瘡、雞眼、胼胝、腳臭、腳幹裂、腳癬等。這些皮膚病患者,往往因食發物後病情加重,病程遷延。
所謂發物是指:酒、蛋、魚、蝦、蟹、海帶、雞、鴨、牛肉、羊肉、豬頭肉、豬蹄、生蔥、生蒜、花椒、辣椒、韭菜、芹菜、巧克力、生菠蘿等。發物中的雞、蛋類、牛羊肉等對人體而言是異體蛋白,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魚、蝦、蟹類本身就含有組織胺,而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白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了機體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誘發皮膚病,如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發熱等。有的過敏病人,甚至大米、小麥、玉米等也可產生過敏反應。酒、蔥、蒜等可通過酒精或揮發刺激物質直接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原有皮膚病加重或病情遷延。因此,皮膚病患者要注意飲食調理。
人體每個部分都含有水分,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避免病痛,必須使體內的水分保持充分,過多或過少都可能破壞原有的平衡狀態而致病。
水對於皮膚病的防治,有其獨特的作用。如濕疹、特異性皮炎、藥物過敏引起的蕁麻疹等,通過飲用大量的水,就可以排出部分體內毒素,減輕症狀。慢性蕁麻疹往往由腸胃功能異常引起,所以水療法有時能奏效。如果早晨醒來時,空腹喝杯冷開水,並養成早餐後排便的習慣,則可以改善腸胃功能。特異性皮炎患者多半受皮膚幹燥及發癢困擾,外表上看,似是皮膚脂肪不足所致,實際上往往是由於皮膚的水分不足造成的。及時補充水分,有利於緩解病情。有關皮膚病的自然療法分述如下。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因接觸某些外界物質,引起過敏或受到強烈的刺激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皮膚炎症。此病因接觸物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如因貼膏藥引起的稱為膏藥風;接觸馬桶引起的叫馬桶瘡;接觸生漆引起的叫漆瘡。
接觸性皮炎可分為原發刺激性和變態反應性兩種。原發刺激性多由細胞毒性或腐蝕刺激性物質致病。這些物質能直接損害人體細胞,使蛋白凝固,細胞壞死。這類物質有強酸、強堿及某些刺激性較強或濃度較大的化學物質。變態反應性主要為遲發性變態反應,是因刺激因子作用於皮膚和黏膜而致病的。這隻是少數具有特異性過敏體質的人才患此病。
引起接觸性皮炎的致敏物,一般有:羽毛、毛蟲、斑蝥、皮革、漆樹、銀杏、桃毛、強酸、強堿、化學染料、清涼油、五虎丹、紅汞等。
接觸性皮炎的症狀,輕者為皮膚水腫性紅斑;稍重者發生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皰,皰破後糜爛滲液;重者可引起壞死、潰瘍,也可遍及全身,並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接觸性皮炎的自然療法:
外洗療法
(1)橘皮、側柏葉各適量,水煎,棄渣取汁,外洗患處。
(2)荷葉30克,煎湯,去渣取汁,外洗患處。
(3)芥菜適量,洗淨切段,煎湯,外洗患處。
外敷療法
(1)蒲公英30~60克,水煎,取藥液濕敷患處。
(2)白菜適量,洗淨搗爛,外敷患處。
(3)生綠豆60克,洗淨浸泡於開水中12小時,取出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天數次。適用於接觸性皮炎。
塗搽療法
(1)取蟹適量,搗爛如泥,塗搽患處。
(2)取螃蟹、韭菜各適量,入鍋幹炒,取汁塗搽患處。
(3)白蘿卜1個洗淨,切碎搗爛取汁,外塗患處。每天3次,連用2~3天有效。
(4)活螃蟹黃1個,蜂蜜適量,滑石粉少許,混合調勻,塗於患處。本方主要用於對漆過敏者。
(5)韭菜30克,洗淨搗爛,取汁外塗患處。主要用於漆過敏引起的接觸性皮炎。
飲食療法
(1)生綠豆60克,生薏仁米30克,洗淨加水適量煨爛,加白糖適量,連湯1次頓服。每日1劑。適用於漆接觸性皮炎。
(2)甲魚1隻,去頭、爪、內髒、洗淨,與黑豆30克同燉至熟。吃肉、豆,飲湯,每日1次。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好發於多脂區域的慢性皮炎。其病因不明,可能是皮脂溢出過多,而由內外因素共同引起的皮膚繼發性炎症。也可能由於高脂飲食造成皮脂分泌旺盛所致,或可能由強酸、強堿刺激、遺傳因素、代謝功能障礙、精神因素、不良衛生習慣及缺乏維生素B族因素引起。
本病多見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脂溢性皮炎的自然療法:
搽洗療法
(1)白鮮皮15克,鮮生地30克,放入高粱酒150毫升中,浸泡5天,棄渣,酒液外塗患處。
(2)綠豆13克,滑石、白芷各31克,白附子4克,共研細末。每次取1匙,加水搽洗患處。
飲食療法
患者宜限製多脂及多糖飲食,尤其是肥胖者及有此病家族史的人更甚。忌飲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常食清淡易消化及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全粒穀類、豆類、酵母及深綠葉蔬菜。注意生活規律,充足睡眠,調節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其食療配方有:
(1)蘿卜纓、馬齒莧、薏米各30克,洗淨,加水煮粥。每日1次,服1個月為1療程。
(2)大棗100克,生豬油60克,入鍋加水適量,煮熟食用。每周服食3次,12次為1個療程。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患者多為青壯年。皮損常對稱發生在頸後,肘關節伸側及骶尾部。起初單是皮膚瘙癢難忍,以夜晚更加劇,常因此影響睡眠。以後皮膚上逐漸出現紅色或皮膚顏色的高起的扁平丘疹,如能及時治療,病情容易治愈。如果任其發展,特別是搔抓,越抓越癢、越癢越抓,如此惡性循環,結果使局部皮膚粗糙增厚,似皮革樣,難以治療。引起此病的原因與神經係統功能紊亂有關。病人常有過度興奮、緊張、憂鬱、煩躁、失眠等神經衰弱表現,局部的刺激,如衣領的摩擦、搔抓,日光照射,多汗,也可誘發和加重病情。神經性皮炎的自然療法:
外敷療法
(1)取大蒜適量,搗爛,以紗布包裹,外敷患處。另用艾條隔蒜灸患處感到疼痛為止,隔天1次。
(2)取獨頭蒜、豆豉各2克,精鹽02克,5%醋酸(或食用醋)2毫升,混合搗爛,外敷患處。每天敷20~30分鍾,隔3天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