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
對於創業,我最大的經驗就是要能吃苦,要堅持不懈,困難麵前永不言退。
——馮秀乾(雲霄服裝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成功的秘訣就是四個字,吃苦耐勞。
——王永慶(台塑集團董事長)
在生活中,在事業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都是能吃苦的人。先吃“苦”,然後才會享受到“甜”的味道。所以,能吃“苦”對創業者來說是一種資本,一種保證今後能夠獲得生意成功,完成財富積累的資本。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能吃苦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馬平川、無風無雨,如果沒有吃苦的精神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香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大名世人皆知,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李嘉誠有句名言:“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這是他成功的第一要訣。
李嘉誠曾回憶說:“在最初的20年,我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晚上還要進行自修,加上工廠人手不足,自己要身兼發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用兩個鬧鍾,才能驚醒起床,可以說這是每天最艱難的時刻。”
創業之初,一切都很簡陋,廠房是幾間破舊的房子,缺人手,李嘉誠自己動手,從采購、設計、施工、推銷等,他都親力親為。為了及時得到更多的信息,接觸更廣層麵的人物,李嘉誠刻苦學習,為了學會英語,每天工作之後,都要堅持晚上自修、進修。由於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知識、新信息,使他開闊了視野,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世界裏審時度勢,不斷開拓新局麵。李嘉誠憑著這種“吃苦”的精神,努力拚搏,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已經是身價千萬的富翁了。
台商王永慶也具有如李嘉誠一樣吃苦耐勞的精神,才會在經營台塑時便得心應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麵對。小時候,王永慶家裏十分貧窮。由於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從小就擔負著繁重的家務。6歲起,每天一大早他就起床,赤腳擔著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後兩百多級的小山坡,再趕到山下的水潭裏去汲水,然後從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小學畢業後,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王永慶沒有繼續去上初中,而是來到嘉義一家米店當學徒。在那裏待了大概一年,他的父親見他有獨立創業的潛能,就向親戚朋友借了200塊錢,幫他開了一家米店。米店雖小,但王永慶精心經營著。為了建立客戶關係,他用心盤算每家用米的消耗量,當他估計某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時候,就主動將米送到顧客家裏。這種周到的服務一方麵確保顧客家中不會缺米,另一方麵也給顧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殘的顧客更加感激不盡,自從買過王永慶的大米後,再也沒到別家米店去買過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