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危機恰恰是一次難得的機遇(1 / 1)

危機,危機,在我看來,越是有危險就越有機會!

——李興浩(廣東誌高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危機來臨之時也正是考察平日積累的時候,而且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往往蘊含著同樣前所未有的機遇。

——劉強(諾基亞企業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經理)

世界上任何危機都蘊含著商機,且危機愈重商機愈大,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商業真理。

危機常在,而巧渡危機的智慧並不是每一個企業和經營者都具有的。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或企業家,不但要善於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還要能在危機中尋找商機,趁“危”奪“機”。

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新聞媒體大量的專題報道,進一步引發了讀者對軍事類圖書的熱切關注。一些出版社和書社紛紛抓住這一商機,巧打軍事牌。光明日報出版社很快推出《中美俄新型尖端武器》一書,因其含有包括美EP-03E偵察機在內的各種飛機的圖片和較為詳細的裝備性能介紹,為廣大讀者看好。海洋出版社《美國海上力量——由海到陸》、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的《世界海軍武器裝備》亦很暢銷。一些書商大量訂購軍事圖書而欲大享其利。

商機就是市場,商機就是利潤。是否善於把握商機、是否可以贏得商機,是對一個人經營才智、管理經驗最為關鍵的考驗。

1976年,瑞士的科技人員研製出石英電子表,這為世界鍾表王國提供了大展雄風的機遇。可是機遇擺在眼前,瑞士的鍾表商卻視而不見,沒有去大力開發。而日本的有關廠商卻看到這是一個有廣闊市場的機遇,於是當機立斷,迅速生產出大批優質石英電子鍾表並推向國際市場。這種不用上弦、價格便宜、計時準確的鍾表,很快風靡全球。日本人看到了機遇,且又抓住了機遇,瑞士人視機遇而不見,在兩國鍾表之間的激烈競爭中,僅在20世紀70年代的後5年裏,瑞士手表廠就被鬥垮178家。

1992年上海發行“股票認購證”。當時,在炒股者已經贏利,新股發行供不應求之時,為避免排隊購買帶來的一係列社會問題,政府決定無限額發行“認購證”,每證收費30元,發行結束後,搖獎決定有效認購證及其所購股票品種。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居民對此都不熱心,總共才發行了200多萬張,而結果中簽率高達50%以上,每張有效認購證所購的股票在“正常”的行情範圍內,輕易便可以賺至數千元,高的甚至達萬元以上,有一個叫範晉的人就看出了發財的機遇,他一下子買了幾百張,狠狠地賺了一筆。

許多市民在這個過程中之所以會錯失機遇,就在於他們對“認購證”的中簽率作了過於消極的界定。確實,每張認購證贏利再高,也擋不住中簽率下降帶來的衝擊。但也恰恰因為他們害怕中簽率低而不敢購買,才反過來大大提高了中簽率。

他們的成功源於,在激烈的競爭中,一些在別人看來無足輕重的事物,他們卻往往會從中看到巨大的商機。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生意場上,同樣不缺少商機,隻是缺少發現。

經商的商經

既然大腦賦予了我們神奇的力量,我們就應該學會開發它,而它也不會因為被塞得滿滿的而無法工作。冷靜的商人會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危機中潛在的商機。在這個時候,他們會時不時地給自己的思維充電,所以,他們不但會發現危機中正在孕育著的商機,同樣也會尋覓到商機,把握住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