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人要麵子活受罪,麵子不能當飯吃(2)(2 / 2)

6.用點“心機”,放下麵子能賺錢

俗話道:“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故作清高固然能求得個內心的安穩,但現實生活的壓迫還是不得不讓人正視金錢的魔力。在清高與世俗之間,遵循世俗的規則便是有“心機”之人的選擇,如果放下麵子能賺錢,迫於現實的壓力,相信大多數人都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麵子和金錢到底哪個更重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中國古代有“貧者不受嗟來之食,誌士不飲盜泉之水”的典故,曆來為人所稱道和讚揚。這種氣節固然可以讓人欽佩,但隨之而來的結局卻讓人惋惜。畢竟人的生命隻有一次,為了那點可憐的自尊和麵子而殞命,實在有點不值。

做人固然不能不要麵子,但麵子觀念太重反而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禁錮自己的思想,為自己的前途和發展蒙上一層陰影。自古以來,放下麵子換取金錢的例子不在少數,即使是聞名天下的司馬相如也不例外。

漢代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出川漫遊,以一篇《子虛上林賦》聞名四海。博雅之士無不以結識司馬相如為榮。但司馬相如放任不羈,又不治生業,一派浪蕩公子相。

有一年,司馬相如外遊歸川,回來的路上路過臨邛。臨邛縣令久仰司馬相如之名,恭請至縣衙,連日宴飲,寫賦作文,好不熱鬧。

此事驚動了當地富豪卓王孫。卓王孫原是趙人,秦人移民時遷來臨邛,以冶鐵致富,家有萬金,奴仆千人。聽說來了個才子司馬相如,也想結識一下,以附庸風雅。但他仍擺脫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實為請司馬相如,但名義上卻是請縣令王吉,讓司馬相如作陪,司馬相如本看不起這班無才暴富之人,所以壓根沒準備去“陪宴”。

到了約定日期,卓王孫盡其所能,大排宴席。縣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孫錢財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時辰早過,司馬相如卻沒有來,卓王孫如熱鍋螞蟻一樣,王吉隻好親自去請。

司馬相如正在高臥獨飲,駁不過王吉麵子,來到卓府,卓王孫一見穿戴,心中早已懷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臉麵之人,請來的卻是這樣一個放蕩無禮之輩。

司馬相如全然不顧這些,大吃大嚼,隻顧與王吉談笑,早把卓王孫冷在一邊。

忽然,司馬相如聽到內室傳來淒婉的琴聲,琴聲不俗,司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說笑,傾耳細聽起來。

卓王孫原被冷在一邊,訕訕地無意思,但見琴聲吸引住了這位狂士,於是誇耀說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馬相如早已癡迷在那裏,忙請求讓卓文君出來相見。卓王孫經不住王吉竄掇,派人喚出卓文君。

司馬相如一見卓文君,兩眼直勾勾愣在那裏,他萬萬沒想到這俗不可耐的卓王孫竟有這般美麗高雅的女兒。於是要過琴來,彈了一曲《鳳求凰》向卓文君表達愛意。卓文君心裏明白,愛慕司馬相如的相貌和才華,當夜便私奔到司馬相如處,以身相許。經過商量,兩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孫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又是罵女兒不守禮教,又是罵司馬相如衣冠禽獸,發誓不準他們返回家門。

卓文君隨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後才知道,她的夫君雖然名聲在外,但家中卻很貧寒。萬般無奈,他們隻好返回臨邛,硬著頭皮托人向卓王孫請求一些資助,不料,卓王孫破口大罵:

“我不治死這個沒出息的丫頭就算便宜她了,還想要我接濟,一個子兒也不給!”

夫婦倆聽說父親的態度如此堅決,心都涼了半截兒,可是眼下身無分文,日子可怎麼過呢?到底她們倆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個“絕招”。

第二天,司馬相如把自己僅有的車、馬、琴、劍及卓文君的首飾賣了一筆錢,在距卓府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屋子,開了一個小酒鋪。

司馬相如穿上夥計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褲腿,像酒保一樣,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著粗布衣裙,忙裏忙外,招待來客。

酒店剛開張,就吸引了許多人來。這倒不是因為她們賣的酒菜價廉物美,而是前來目睹這兩位遠近聞名的落難夫婦。司馬相如夫婦一點也不感難堪,內心倒很高興,因為這正好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給頑固不化的老爺子現現眼。

很快,臨邛城裏人人都在議論這件事,有的對這一對夫婦表示同情,有的責備卓王孫刻薄。卓王孫畢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臉麵的人物,很愛麵子,十分顧忌流行一時的風言風語,居然一連幾天都沒有出門。

有幾個朋友勸卓王孫說:“令愛既然願意嫁給他,就隨她去吧。再說司馬相如畢竟當過官,還是縣令的朋友。盡管現在貧寒,但憑他的才華,將來一定會有出頭的日子,應該接濟他們一些錢財,何必與他們為難呢?”

這樣一來,卓王孫萬般無奈,分給卓文君夫婦仆人百名,錢財百萬,司馬相如夫婦大喜,帶上仆人和錢財,回成都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