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說話方圓舌有鉤,互不得罪得人心(3)(1 / 3)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隻有恰當的語言表達,才能達到順利溝通的目的,使交談的局勢和結果對自己有利。即使初次見麵的人也不例外。有的人問話一出,便立即打開了對方的話匣子,雙方相見恨晚,成了好朋友;有的人問話一出,卻使對方無言以對,使場麵變得很尷尬,雙方隻得以說“再見”收場。

可見,說話這種藝術,對“拉近”雙方的距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好的語言表達不但使人愛聽,也能使別人樂於接受你。

曾經有一家飯店招聘服務員,有兩位年輕人前來應征。

第一位應征者這樣招呼光臨的顧客:“您好,您吃雞蛋嗎?”

顧客擺了擺手,似乎答不出來,對話就此結束了。

第二位應征者這樣招呼光臨的顧客:“您好,請問您吃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

顧客笑著回答:“一個雞蛋。”

可見,第二位應征者的說話策略相當成功。短短幾個字的對話,二個應征者的高下之分便立刻凸顯出來了,這便是語言的魅力,說話的藝術。會說話的人,人生和事業才能走得更遠更加成功,無論是政壇還是商場,掌握了說話的藝術,便多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而這把鑰匙並非來得輕而易舉,它需要你動點腦筋用點“心機”去鑽研才能獲得。

9.把握批評的火候,不要傷人自尊

西方學者馬斯洛在研究人的生存需要的五個層次時,把尊嚴放在了較高的層次裏,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是每個人深層次的需要。很多的時候,人們在批評別人時其實是對別人尊嚴的挑戰,很容易激發別人的反感和憎惡,所以在批評別人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對方的自尊心,運用巧妙的批評方式,才能讓對方樂於接受。

人人都有自尊心,這是不言而喻的。懂得保護別人的自尊心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獲得別人信任和尊重的一個基本前提。保護別人自尊心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在批評別人時委婉含蓄,點到即止,這是做人“心機”的一個極高境界。

宋真宗時一個叫張詠的官員,便是深諳此道的高手。張詠和寇準是多年的好友,當他知道寇準將要當上宰相時,便對其部下說:“寇公奇才,惜學術不足爾”。這句話真是一語中的。張詠和寇準是多年的至交,他一直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將關係到天下的興衰,應該有更豐富的學識素養。

恰巧時隔不久,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在郊外送別臨分手時,寇準問張詠:“何以教準?”張詠對此早有所考慮,正想趁機勸寇公多讀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張詠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寇準弄不明白張詠這話是什麼意思,可是老友不願再多說一句,言訖而別。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他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亡術,諫於大理”時,恍然大悟,自言自語地說:“此張公謂我矣!”書中所描述的霍光,正是當年任過大司馬、大將軍要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這與寇準有某些相似之處。因此寇準讀了《霍光傳》,很快明白了張詠的用意,感到從中受益匪淺。

寇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人剛毅正直,思維敏捷,張詠讚許他為當世“奇才”。所謂“學術不足”,正是指寇準不大注重學習,知識麵不寬,這就會極大地限製寇準才能的發揮,因此,張詠對寇準多讀書以加深學問的批評是既客觀又中肯。然而,說得太直,對於剛剛當上宰相的寇準來說,麵子上不好看,而且傳出去還影響其形象。張詠知道寇準是個聰明人,給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的贈言讓其自悟,何等婉轉曲折,而“不學無術”這個連常人都難以接受的批評,通過一種委婉方式,使當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張詠這一“借書言事”的妙招著實讓人敬佩,他不但保護了身為宰相的寇準的尊嚴,也使老朋友能夠從批評中醒悟,從而獲益良多。寇準作為北宋名相與張詠的這一巧妙的批評勸諫不無關係。

作為普通人來說,自然是無法達到諫言宰相的程度,但“借書言事”,巧妙批評的道理卻是相通的,無論是對於朋友、師長還是親人,在批評對方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其尊嚴,是做人成功的保證之一,說話方圓舌有鉤的精妙之處也正是在此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