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聞過樓(2)(2 / 2)

兩個隔絕年餘,一旦會合,雖不比他鄉遇故,卻也是久旱逢甘。這一夜的綢繆繾綣,自不待說。但不知訟事如何,可能就結?且等他睡過一晚,再作商量。

第三回魔星將退三樁好事齊來訛局已成一片隱衷才露

呆叟與招聘太史二人,抵足睡了一夜。次日起來,殷太史也進城料理,止留呆叟一人住在外麵,替人看守山莊。呆叟又在山莊裏麵,周圍踱了一回,見他果然造得中,樸素之中又帶精雅,恰好是個儒者為農的住處,心上思量道:“他費了一片苦心,造成這塊樂地。為甚麼自己不住,倒肯讓與別人?況且卒急之間,又沒有房價到手,這樣呆事,料想沒人肯做。眾人的言語,都是些好看話兒,落得不要癡想。”

正在疑慮之間,忽有一人走到,說是本縣的差人,又不是昨日那兩個。呆叟隻道鄉紳說了,縣尊不聽,依舊添差來捉他,心上甚是驚恐。及至仔細一認,竟有些麵善。原來不是別個,就是去年簽著裏役,知縣差他下鄉喚呆叟去遞認狀的。呆叟與他相見過了,就問:“差公到此,有何見教?”那人答應道:“去年為裏役之事,蒙相公托我夤緣,交付白銀一百兩;後來改簽別人,是本官自己的意思,並不曾破費分文。小人隻說自家命好,撞著了太歲,所以留在身邊,不曾送來返璧。起先還說相公住得遠,一時不進城來,這主銀子,沒有對會處,落得隱瞞下來;如今聞得你為事之後,依舊要做城裏人,不做鄉下人了,萬一查訪出來,不好意思,所以不待取討,預先送出來奉償,還覺得有些體麵。這是一百兩銀子,原封未動,請相公收了。”

呆叟聽見這些話,驚詫不已,說:“銀子不用,改簽別人,也是你的造化,自然該受的。為甚麼過了一年有餘,又送來還我?”再三推卻,隻不肯收。那人不由情願,塞在他手中,說了一聲“得罪”,竟自去了。呆叟驚詫不過,說:“衙役之內,那有這樣好人?或者是我否極泰來,該在這邊居住,所以天公要成就我,特地把失去之物,都取來付還,以助買屋之費,也未可知。”

正在這邊驚喜,不想又有叩門之聲,說:“幾個故人要會。”及至放他進來,瞥麵一見,幾乎把人驚死!你說是些甚麼人?原來就是半年之前,明火執杖,擁進門來打劫他家私的強盜!自古道:“仇人相見,分外眼明。”那有認不出的道理?呆叟一見,心膽俱驚,又不知是官府押來取他,又不知是私自逃出監門,尋到這邊來躲避,滿肚猜疑,隻是講不出口。隻見那幾個好漢,不慌不忙對他拱拱手道:“顧相公,一向不見,你還認得我們麼?”呆叟兢兢栗栗,抖做一團,隻推認他不得。

那些好漢道:“豈有認不得之理!老實對你說罷,我們今日之來,隻有好心,並無歹意,勸你不要驚慌。那一日上門打劫,原不知高姓大名,隻說是山野之間一個鄙吝不堪的財主,所以不分皂白,把府上的財物盡數卷來。後來有幾個弟兄,被官府拿去,也還不識好歹,信口亂扳,以致有出票拘拿之事。我們雖是同夥,還喜得不曾拿獲,都立在就近之處打點衙門。方才聽得人講,都道出票拿來的人,是一位避世逃名的隱士,現停在某處地方。我們知道,甚是懊悔,豈有遇著這等高人,不加資助,反行打劫之理?所以如飛趕到這邊,一來謝罪,二來把原物送還。恕我輩是粗鹵強人,有眼不識賢士,請把原物收下,我們要告別了。”說到這一聲,就不等回言,把幾個包袱丟在他麵前,大家揮手出門,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