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修煉境界(1 / 1)

本書修煉境界:洞明、氣動、隱元、覺醒、司命、天命、太虛、玄冥。

第一階洞明境:

《高僧傳·譯經下·求那跋摩》:“﹝跋摩﹞至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曉四含。”

《珍珠船》卷三:“周羣嚐學山中,忽有白猿化為老人而至,授羣書一卷,乃黃帝而下曆日也。羣遂洞明陰陽。”

初入修煉,洞明自身。

第二階氣動境:

人的形體是由氣組成的,“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氣主宰著生命。

修為漸深,溝通元氣。

第三階隱元境:

元氣是人體的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也是生命根本的所在,所以元氣本質上支持者生命的存在,沒有元氣,就沒有生命。故古書中,提到"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修煉,追求長生和力量,其實關鍵就在於這個"元氣”。

元氣內聚於丹田,鎖隱壯大。

第四階覺醒境:

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秘密。當你體內的元氣足夠深厚,一些隱藏在體內的未知神通便會覺醒。

元氣充裕,神通覺醒。

第五階司命境界:

司命,星官名,隨著修煉者修為精進,神通漸成,可感惑生死福祿。

神通有成,元神六感。

第六階天命境:

天命,指上天的意誌;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誌意所與;而能盡其性,則物性盡,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無不通。”

天命難違,修煉之人逆天而行,固有劫難降之。

第七階太虛境:

道太而虛靜。超脫天命,掌握規則的軌跡。

第八階玄冥境:

“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指一種混沌不分、深不可測的狀態或一種無知無覺、不分是非、不分古今的境界。

“玄冥之境”是“物各自造”、“自化”的場所;作為一種高深境界,“玄冥之境”又表現為“內放其身而外冥於物,與眾玄同”。因而是一種抹殺差別,取消是非,不分彼此,自滿自足的境界。

玄冥之境界,物各自造,幾如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