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燕雲十六州(1 / 2)

深入燕山追擊李天明的人其實並不多,不超出一百個。撒入茫茫燕山,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李天明又有超越常人的感覺,他一心逃遁,避而不見,若非通脈境高手,根本無法鎖定他的氣息。

自從遭遇過一次何進中,李天明越發小心。一個勁的往深山裏跑,生怕被這些通脈境的高手追到,連個三五天沒有與燕國人相遇,李天明這才放下心來。一心療傷,又過了十來天,內外傷全好,認準方向,開始橫越燕山,向燕國境內潛行。進入燕山追擊李天明的燕人,隻以為他是邊軍潛入搗亂的人,哪裏能想到的,李天明的目的是要潛入燕國。如此判斷錯誤,燕國人更不可能追上他了。

自從進入河東走廊,李天明數次受傷,更是見識了通脈境的高手,與之交手。使的李天明武道修為精進,每次靜坐參悟,都獲益無數,修為一日千裏。鍛骨五品境界早已穩固,開始邁向五品境界巔峰,距離六品境界越來越近。

李天明接到任務後,開始查找燕國相關的資料,對於燕國的了解,甚至高於齊國。傳說,天神大陸曾經出現過一個巨大的帝朝,名曰:“唐”。唐帝國從建立到滅亡,曆經前唐,北唐,後唐三個時期,一萬八千年。其中前唐國力最強,統治大擊一萬年,而後崩潰。後兩個時期,勉強維持八千年後,相繼滅亡。

前唐崩潰前,有柴溫簡篡權,而後生不出臣之心,廢帝而立周。此後二十年,唐後裔李勗攻陷幽州,俘獲柴溫簡,立北唐並滅周,到北唐末帝李珂繼位時,大將吳敬玨為河東節度使。節製河走走廊及北之地,權威之甚,無人可及。

末帝開始對其起疑,吳敬玨也暗中謀自保。多次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調他往其它藩鎮,借此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末帝在位最後以瑭使。後來李從三年,改授吳敬玨為輔朝大將軍,並降旨催促赴任。吳敬玨懷疑末帝對他起了疑心,便與皇叔李世和相約,舉兵叛變。而後唐派兵討伐,吳敬玨被圍,其部楊繼祖反叛與李世和暗中勾聯,擊敗唐軍。吳敬玨戰死,而後又攻入都城,北唐亡。楊斷祖在河東走廊立邊關九城,建國齊。李世和立後唐。

此後,又有柴溫簡後人柴複為光複周室,率軍攻唐,水陸並進,一個多月內下瀛、莫、寧三州,以及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關。又五月,攻入後唐中樞之地幽州時,因病重班師,卒於中途,其子柴榮繼位,再次伐唐,並滅之,立後周,稱柴複為高祖,柴榮就是周世宗。

後周立國不過三百年,燕雲之大旱,鎮守幽州大將慕容拓反叛,攻占後周燕雲十六州,立國號為燕。當時另有一將何存厚在慕容拓稱帝後,隔占後周東部,建國號魯。自此後唐亡,北唐一半國土被齊燕魯三國瓜分。

北唐亡後,南部國境戰亂長達一千年,晉、趙、秦三國相繼而立。從此天神大陸北部大陸由六國統治至今,南部亦有七國,出現南七北六十三國局麵,國力相當,誰也無法消滅誰。到現在,已經過了數千年,人們已經早就習慣於了這種格局,對所屬國家認同感極強,再不可能出現前唐一統天神大陸的情況了。

燕國自上古就有“燕雲十六州”或是“幽雲十六州”之稱,工知級欲幽州、順州、德、今北京)州、檀州、薊州、涿州、燕

州(今州、翼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其中幽、薊、燕、德、涿、檀、順七州位於燕齊莫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九州在燕山的西北,十六州土地肥沃,有鬆江從北向南流入燕國境內,又遼河從西向東穿越燕國,經魯國進入無盡海域之中,最後一條汾河從晉國出境,進入燕國,轉向西南後,流向天神大陸南部。(注:以上內容部份參照五代十國與宋時期燕雲十六州曆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