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萍,媽來幫你做飯!”
於學武他媽老於婆子,從屋子裏麵出來,就看見周小萍在忙活做飯的事兒,趕緊捋胳膊挽袖子的上前來幫忙。
周小萍樂不得的有人來幫忙呢!她和於學武今天買回來不少好東西,是按照八個菜準備的。
老於婆子看著眼前的雞鴨魚肉,樂得眉開眼笑的,二兒子家的日子富裕了,二兒媳婦兒都大方起來了!
這話有道理,日子過得富裕了,才能大方起來。日子過得窮刺啦的,想大方也大方不起來。
老於婆子和周小萍婆媳兩個,忙活做飯,很和諧,笑意融融的。
於學武他爸被於學武他媽擱摟起來了,也就下地穿鞋出來,到院子裏麵來放風了。
“咿呀!咿呀!”
於學武的兒子倒是不嫌棄他爺爺,是一個挺邋遢的老頭子,伸著小手找他爺爺抱他。
被自己的小孫子喜歡,是一個很令人驕傲的事情,於學武他爸笑嗬嗬的把小孫子抱了過來。
小家夥兒養的白白胖胖的招人稀罕。
於學武沒有事兒幹,就拎著土籃子到自己家的菜地,去摘了一土籃子菜回來。
農村的菜園子裏麵就是那些當季的青菜。茄子、辣椒、芸豆和黃瓜。
於學武把土籃子送到外屋地就出來了,他媽老於婆子也跟著於學武出來了。
周小萍看了她老婆婆的背影一眼,笑了一下,她知道她老婆婆想幹什麼。
於學武他媽跟在於學武的屁股後麵,把於學武拉到了一邊,“學武,媽跟你說點事兒唄?”
說唄!於學武還能不讓她說怎麼滴?
“什麼事兒?”
老於婆子略微的那麼扭捏了一下,說:“學武,能不能讓你哥也過來吃頓飯?”
於學武之所以叫於學武,是因為他有一個哥哥,叫於學文。這是農村人起名字的習慣。
老大的名字叫什麼文,老二的名字就叫什麼武,很少有老大直接叫什麼武的。
老大的名字叫做什麼武了,下麵的兒子,名字就不好起了。自古以來文武、文武,都是文在前麵的。
學文、學武,別人一聽就知道是哥倆,而且學文肯定是老大。
於學武說:“我去召喚我哥一聲。”
老於婆子樂得大牙都露出來了,兒子們能處的來,能互幫互助,是她最大的心願。
“去吧!快去!省得你哥一會兒都吃完飯了。”
於學武進去告訴了周小萍一聲,就轉身出去找他哥去了。
於學文家住在村子的北頭,三間大瓦房,一個大院子。
這三間大瓦房,是於學文娶媳婦兒的時候,老於婆子兩口子拉饑荒給他蓋的。
於學文兩口子分的七畝地,就在他的房後。
於學武溜達到於學文家的時候,於學文正在院子裏麵看孩子,於學文家也是有一個兒子,他兒子今年四虛歲,已經能可那走了。
小崽子穿著一個活襠褲子,撅著屁股在那裏抓土玩兒,一個小啷當孤懸在外。
“哥!”
於學武在院牆外麵看見了他哥,就召喚了一聲,進了院子。農村的院牆都是半截牆,站在牆外麵就能看到院子裏麵。
於學文看見於學武進來了,就站了起來,“老二,你怎麼來了?今天休息?有事兒啊?”
於學武說:“有事兒,咱媽叫你去吃飯。”
“去吃飯?”
於學文說:“這不年不節的去吃什麼飯?你嫂子都已經開始做飯了。”
“做好了?”
“沒呢!這不從地裏剛回來嘛。還得一會兒。”
於學武說:“那就一起去吧!把小鐵蛋兒也抱著。”
小鐵蛋兒聽說他二叔來請吃飯,把小手裏麵抓著的土,往地上一扔,就跑過來抱住於學武的腿。
“二叔,走!”
他最喜歡上別人家去吃飯了,每次他上別人家吃飯,都能吃到好東西,這點見識他還是有的。
於學文說:“家裏有什麼事兒啊?非得去吃飯?”
於學武說:“我們單位分房子了,我和小萍買了不少好東西,慶祝一下。”
“溫鍋啊?”
“不是溫鍋,沒搬家溫什麼鍋?就是去吃一頓飯,趕緊的吧!墨跡什麼玩意兒。”
那就去唄!有好吃的誰不願意吃!
於學文進屋了,“小梅子,不用做飯了,收拾收拾,咱們上我媽家去吃飯去。”
於學文的媳婦兒,小梅子聞言大喜,上老婆婆家串門子,還有好東西吃,她可不裝假。
小梅子把灶坑裏麵的柴火扒拉出來,舀了兩舀子水把柴火給澆滅了。
然後,洗手、洗臉換衣服,抱著小鐵蛋兒,跟著於學文一起,到老婆婆家去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