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沒有了研究的方向,也沒有新的所學,李泉明白,是該走出去尋找自己的機緣,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李泉與白雲門沒有太多的交集,如今兩個弟子也都外出曆練,是可以自己出去走走的時候了,隻是這段時間掌門等人所作的事,李泉也都明白。如今要走,還是需要和掌門通傳一聲。神識已可覆蓋百米的李泉可以察覺到掌門的氣息,神識可將自身的意思清楚地表達到掌門處。
這天,在密室中打坐修煉的掌門突然聽到李泉相邀的聲音,立時大睜雙目,不敢讓仙師久等,整理一下衣袍匆匆向藥穀內行去。不多會就遠遠的看見李泉盤坐於楓樹下地石台上,周身綠草遍地,花香四溢,有淡淡青光似環繞李泉而生,仔細查看時又看不到。平息一下心情後,掌門慢慢向李泉行去。來到李泉身前,剛準備開口的掌門就聽到“李某打擾掌門靜修了”。
“不敢,仙師相招必有要事,怎敢怠慢”掌門不敢托大,立時謙虛到。
“此次相邀掌門一是為了答謝掌門這段時間的照顧,一是為了和掌門說明,不幾日,李某將下山曆練,離開宗門了”李泉睜開雙眼,態度溫和的說道。
如今雖已進入了修真的門檻,但李泉始終記得前世的一句話“誰也不欠誰的,別人有什麼義務對你好,你又有什麼權利要求別人對你好”。雖然明白如今的世界你的實力強大就有權利要求不如你的人臣服,而且這也是現實中眾人所認同的,但李泉不會,修真的根本不在修行法術與神通,根本在自身,也就是眾人所說得道行。法力易得,道行難求。我們要在認識自然,體驗自然,理解自然中明白自身,修行自身,最後智珠在握,光照大千世界。這一點倒是和佛家有些像,佛家尋求的就是大智慧。道家追尋的是返本還源,如腹中嬰兒,混混沌沌,如開天之初,萬法歸宗,在最原始的狀態中感悟大道。如此李泉對自身的要求從未停止,不應身份待人,不應能力待人,不應自我喜好待人。說來容易,做起來難,人皆有喜好,如何讓自己對不喜之人待之以喜。如果真做到了這一點,李泉也就成仙成佛了。但是李泉會讓自己做到不強加與他人於己思,不惡人於言語,不輕人於身份。
“仙師要走?可是我等有怠慢之處,還請仙師指明”一聽到這,掌門立馬有些急了,有仙師坐鎮的山門,無論對自己還是門派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實在不想仙師離開。
“掌門不要多想,眾人對在下地照顧雖不說無以為報,但也和諧,此次李某並不是離去,而是下山曆練,到時有所收獲自會回來,此處還會多多叨擾了!”
“肖某言語莽撞了,請仙師勿怪。如此肖某在此祝仙師此去一路順風”明白仙師此去如同下山曆練的弟子一樣應是尋求突破的機緣,掌門也沒再多說什麼。
到是李泉看見掌門蒼老的麵容有些感慨,自己這一去少說也要兩三年,回來時,兩個弟子也應該可以‘種靈根’了,不知那時掌門會如何?又看了看掌門,李泉突然想起蓮台產生的氣體之中有一股充滿生機的能量,李泉曾將這股能量注入到身旁的楓樹上,沒曾想第二天楓樹突然長的又粗大三分,同時生機盎然,之後李泉想看看其極限,更是每天都注入一些,直到一年後已是蒼天大樹的楓樹有靈氣散發出來。原本平凡的楓樹周圍靈氣的濃鬱度和空地無差別,但生機之氣注入後,明顯的楓樹慢慢突破達到了一個質的變化,已可以聚集天地元氣,淨化靈氣的能力,這也就是植物中的靈根了。可見那股生機之氣的不同,為此李泉將這股靈氣命名為生命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