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頂現蓮花,周身祥光四射,一種大慈大悲,宏遠廣大的氣息充斥天地,原先的死氣黑暗頓時一掃而空。而此時李泉神情專注,身與心合,魂與識合。自主意識處於高度集中又無比放鬆,辯查天地並容身世界的奇妙狀態。但也正是由於這種可遇不可求的頓悟讓李泉真正發揮出非凡的神通。
但是與李泉相對立的湖水也變的不再安分,整座湖泊像是醒來的巨獸,掀起漫天波濤,濃鬱的死氣將這片地下世界變為人間地獄,猶如黃泉河畔陰屍遍野。李泉毫不為動,寶相端莊,光明正大,如同佛門大德地藏王菩薩,立於陰山之下黃泉之畔,普度眾生,解救世人。
就在這時一聲刺耳的尖叫劃破天地,頓時陰氣暴漲,將舍利元光壓製在李泉周身五丈之內。湖水中的陰魂四散而飛,將李泉團團圍困,嘈雜的嘶吼聲像是要將萬物拖入地獄。
“身如菩提樹,心若明鏡台”
“身如菩提樹,心若明鏡台”這兩句前世流傳的佛家諺語不斷在李泉腦海中閃現,似有所悟,而又無跡可尋。隨著舍利元光被壓製的節節敗退,眼看就不可支時。
“菩提樹,原來如此,我執念了!!”隨著李泉一句奇妙的感歎之後,就見一道紅光自丹田之中飛出,懸於金蓮舍利旁化為一棵高大的梧桐樹,枝繁葉茂,流光溢彩,不同於舍利的金光,梧桐樹紅光漫天,每片葉子都如同一朵火焰,又像是一隻欲火的鳳凰。整棵樹木根植於李泉身後,但卻似乎發源於識海之中。如果李泉此時內視識海就會發現,一棵蒼天大樹的根須遍布識海瘋狂的吸收海水,同時又化為更為精純的雨水降臨下來。
原來李泉一直認為梧桐樹是自己無意之中練出的分身,如同身外化身,第二元神之類的。這些是錯誤的,無論修仙還是習武,李泉都有保持冥想的習慣,而且益處越來越明顯,這也是其一直沒有放棄的原因。佛門尊崇菩提是聖樹,因為菩提和釋迦牟尼的傳說相關聯,故菩提樹與佛教有著很深的不解之緣;菩提,在梵語音之中有覺悟、智慧、知識、道路的意思,從廣義上講是斷絕人世間各種煩惱憂愁,遠離紅塵往事而成就涅磬的智慧。傳說是因為佛主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所以菩提即為覺悟、成就佛果的意思。
也就是說菩提樹是一種象征,證菩提的解釋就是明白自身,覺悟本我。明悟己身是修士不斷修行的目的。常常說的悟了,就是指明白了自我。佛門以菩提樹作為象征,如同樹立一個信念。事實就是這個信念對於不同的人是可以不同的,可以是鬆樹,可以是某件法寶,也可以是某個人。有的佛門修士施法或頓悟時身後會顯現一座佛像,由於這樣的佛門修士不少,讓世人以為是一門佛門神通,其實這並不是固定的法術,而是明悟自身,顯化信念而來的。李泉無論是習武還是修行,一直沒有落下冥想,這不單單是因為冥想有益於靜心,更是源於其對自身有著明確的指引感。李泉的冥想是觀想梧桐樹,大海和
蓮花。三者並不是簡單的物體而是有具體的含義。
梧桐樹包含寂寞、孤獨、惆悵之意。修行道路本就寂寞,孤獨,隻有一顆堅定的心才能走的遠,走的高。一直以來,李泉都在忽略前世的思念,但人之情豈是呢能夠控製的,可回不去的現實如同一顆長在心間的小草,充滿惆悵與無奈。大海與蓮花李泉暫時還沒有尋到根源,這需要自身在修行中不斷反省與明悟。
就在李泉明悟那刻,也就是顯化梧桐樹時。一朝頓悟就如同在大道的修行之路上有了引導,不會被紅塵俗世所迷惑。不提日後,就是現在,自從梧桐樹立於其身旁之後,猶如建木般頂天立地,漫天紅光照耀四方,似有鎮壓萬物之能。其實李泉的梧桐樹與尋常修士的信念顯化有很大的不同,信念顯化並不是實物,日後的修行也需要尋找相應的材料作為憑依才能化為實物,而且每次的成長都需要修士不斷的祭煉。但梧桐樹是真實存在的,他有其自身的成長性,雖與李泉息息相關,但卻如同臂膀,不但不會製約李泉,還會是其有力的臂膀。而日後也許其真有先天靈根般的效果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