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樹的葉片天生帶有符文,佛門眾多典籍都是用婆羅樹葉製成的樹葉記載的。這些記載經文的紙張本身就是難得的煉器材料,製成書頁後更是一張張金燦燦異常堅韌的寶物。眼前這棵七葉樹,盤根錯節,需三十幾人才能合圍上。可以說整個次元空間都是在其樹蓋之下。李泉滿心歡喜,並且祭出銅鼎,準備收取。這個次元空間一旦失去了七葉樹的支持就會慢慢消融,這些眾多靈藥也會毀於一旦。而李泉就是打算將整個次元空間都收取。像這種天地自生的次元空間是無法收取的,否則洞府的主人也不會留它在此。
隻見銅鼎迅速飛向高空,同時急速變大,直到次元空間上空被銅鼎完全覆蓋住,銅鼎倒扣而下,並且一股吞噬之力產生,緩緩將整片空間吞沒,但這隻是開始,接著就見李泉雙手不斷打出一道道法決,空間壁壘與銅鼎開始碰撞,抖動。每一次的碰撞都有什麼物質被排擠出來。但李泉絲毫不動,依然打出一個個法決,銅鼎也在變得越加玄奧。古銅色的鼎壁變得更加暗淡,如同黑色的夜空,黑暗而又深邃,充滿無限變化。而其中的乾坤珠時隱時現,變化不定,但卻越來越模糊視乎正在消散。
隨著時間的推移,銅鼎與空間壁壘的撞擊越來越平凡,但是震動卻在變小,同時派出的不知名物質也在消失,似乎已經沒有了。如此往複經過了三天,此時的李泉已是真元枯竭,精神疲憊,動一下手指都非常困難,而銅鼎與空間壁壘似乎已經融合,隻能看到銅鼎在細微的震動,就在李泉以為要功虧一簣之時,“嗡”的一聲突然回蕩在耳邊。李泉一下如釋重負的露出了笑臉。
此時李泉身在一個地下空間之中,非常狹小,僅能容納兩人,地處洞府的正下方,距離並不遠。而在眼前的銅鼎,氣息內斂,古樸大氣,顏色暗沉,渾厚沉穩,有不動如山的感覺。原先的銅鼎其吸收天地元氣日漸強烈,因此波動很大,而如今的銅鼎似是與外界斷絕了一切關聯,獨立於世。沒有瑞氣繚繞,也沒有仙音陣陣,看去就是一件尋常道觀寺廟前放置的大鼎。鼎上沒有任何花紋裝飾,簡單的兩耳,圓身,三足。李泉歡喜的收取回銅鼎,在其手掌之上懸浮,隻有一隻酒杯大小。周圍天地元氣平靜,如天上的浮雲時聚時散,毫無痕跡,但就在這種絲毫不引人注意的狀態中,天地元氣猶如河中的流水被土壤吸收不留痕跡,自然平靜。
而更大的變化還在銅鼎內部,銅鼎含有李泉的神識烙印,其整個變化全過程自然在腦海之中有清晰的呈現。如今的銅鼎內部空間擴大到原先的三四倍,鼎中猶如一個縮小的宇宙空間,空曠黑暗,隻是缺少了繁星點綴。但是空間中心處漂浮著一座懸空的小島,在整個黑暗的空間中如同仙界,放射出五彩的光芒。島上靈氣逼人,繁花似錦,靈雲密布,瑞氣千條,真可謂是人間仙境,世間淨土。而原先高懸於小島之上的乾坤珠卻消失不見蹤影,可李泉卻清楚乾坤珠是與銅鼎融合,化為一體,融進了這片空間之中了。而乾坤珠的功效沒有消失反而加以完善,精純的天地靈氣四處彌漫,仙島之上五條匹練猶如天河橫貫長空。這五條匹練正是五行靈氣受到島上五件靈物吸引而產生的異象。就見島上以七葉樹為中心四周分別是金靈氣濃鬱的金塔,木靈氣充盈的楊柳樹,水靈氣彌漫的石碗,火靈氣逼人的青陽燈,還有就是土靈氣渾厚的仙島本身。其間靈藥繁多,生長旺盛,寶光盈盈。而原先李泉種植的幾株翠竹已成為了一片綠蔥蔥的竹林,將石碗圍在竹林深處。那棵被李泉不斷用靈氣與造化之氣灌輸的葫蘆藤現在也已結出三個青色的小葫蘆,其上靈氣逼人,晶瑩剔透,猶如靈玉雕刻而成。楊柳樹邊生長著一株繁茂的人參,葉有七片,頂現花蕾,芳香逼人,而在其根部有一小節露出土地,白白胖胖如同嬰兒,異常可愛。人參邊不遠處是一株同樣繁盛的靈芝,葉片肥厚,色澤溫潤,芝香彌漫。這兩個正是李泉最早種植的人參與靈芝,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其都含有近萬年的療效,但李泉卻不為所動,依舊盡心照料,看看能否培育出傳說中的參娃與芝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