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李泉也是小心翼翼,畢竟這上千年無人前來的深山密林隱藏了多少的未知和危險誰也不知道。這一路上有不少地方就帶給李泉較大的壓力,似乎冥冥之中就有一種感知,前方危險,這讓李泉總算有驚無險的走了大半的路程。
這天李泉在傍晚時分卻是到了一處荒廢的建築物前,感受到沒有什麼危險後,打算在此留宿。整個建築物占地並不大,如同深山中的一座小道觀,整個建築物是一個四合院一樣的院子,一進門兩邊各是兩間廂房,正對著的是一間大堂,其間卻是供奉了一尊道人雕像,由於時間久遠,落滿灰塵,但依稀可見道人端坐雲台,手持浮塵,麵目清奇,雙眼微合,鼻梁堅挺,長須捶胸,發結道笄,真乃道家高人,且雕像意韻悠長,一股出塵之氣撲麵而來,與尋常泥塑完全不同。一時之間李泉思來此雕像必是大家之作,似乎此位大師都已入道,走出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看來此處原先應該是清虛宗門下弟子的一處駐地,此處雕像應該也是清虛宗的開派祖師了。沒有多想,將雕像下的雜物清理一空,從乾坤鼎中取出一蒲團就地打坐休息,沒多久就心神安定,思慮悠遠,如同清波拂荷,露水點波。卻是進入了深層入定之中,這時整間大堂之中都顯得寧靜祥和,道意盎然,如果有凡人在此,定會更容易入定成功。就在此時一陣‘悉悉索索’的響聲驚醒了李泉,細細一看卻是一隻小狗從雕像後的一處小洞鑽了進來,接著盡然臥在雕像腳下酣睡了起來。而後其身上有淡淡的靈氣伴隨著呼吸時隱時現,卻是也在修行。細看一下隻是尋常動物,對於李泉並沒有什麼威脅,畢竟在這方麵靈氣濃鬱的天地,即使普通生靈也很容易有一些修行,這全是本能,到底能否成長起來卻千難萬難。正準備從新入定的李泉卻突然有停頓了一下,這時才發現,小狗身上是純正的道家靈光,與一般的要修完全不同,如若不是已被人收養的靈獸,那麼必是有所傳承。
這時再看小狗,卻品出不凡,同時也讓李泉發現了問題的關鍵。無論道家還是佛門修行之時一般都要打坐修行,而打坐的根本就是安定心神便於進入深層入定,不輕易收外物幹擾,便於運功修行,對於體悟自然也是大有益處,在此種情況下更易身心融於自然,體悟天心。而小狗看似酣睡卻是進入了深層的入定,而一隻靈智未開的野獸,怎會輕易深層入定。這一切的原因卻是在這一雕像身上。現在想來自己今天的入定也異常容易,且效果明顯,應該也是由於此處雕像的緣故。這一雕像道家意韻悠長,對於安定心神擁有奇效,如同佛家開過光的佛像,但是這尊雕像根本沒有法力波動,會是什麼讓其由此效果?
李泉起身細細察看起來,見找不出原因,又用神識細查,果然在雕像的低座下細小的文字,如若比細看,還以為是尋常紋路。李泉也不搬動雕像,就這樣細細看來,這時才明白了這雕像的來曆。
雕像的作者隻是清虛宗一普通弟子劉晗,進入宗門之前其父親是一位木雕藝人,從小就學了這門手藝,而且喜愛雕塑。一次機緣讓清虛宗的弟子發現其有靈根,雖然也是資者不好但也夠修行入門,因此領了回來。像所有弟子一樣,懷著美好的憧憬,隻是萬年來的靈根資質之所不是無的放矢,劉晗最終卡在練氣頂峰難以存進,最後被派來駐守此處。劉晗閑下來從新拿起了雕刻,而且將自己心中的道家高人形象雕刻的細致入微,沒想到,這反而讓其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卻是劉晗在雕刻之時,精氣神合一,手中在雕琢木塊,其實何嚐不是在雕琢自身。就如同煉丹可以入道,該應真正的煉丹大師練得不是丹,而是自身。雕刻何嚐不是一樣,當身心投入其中,雕刻也就是雕琢自身。真可謂是大道三千,我自行之,殊途同歸,真靈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