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究竟應當怎樣來給經濟新聞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呢?筆者認為,如果我們仍然承認“新聞是新近發生或變動的事實的報道”這一新聞定義具有其科學性(雖然已有許多學者對這一定義提出了質疑),就應當把經濟新聞定義為:經濟新聞是人類社會新近發生或變動的經濟關係、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報道。
上述定義雖然比較傳統,但卻比較準確地概述了經濟新聞的基本內涵和性質,對於我們把握什麼是經濟新聞,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第二節經濟新聞的特點
有些學者在分析經濟新聞的特點時,把思考角度放在宏觀經濟背景這一層麵來加以考察。例如,王華慶學者在《經濟新聞采訪與寫作》一書中提出了如下觀點:21世紀,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傳統經濟已經開始向新的經濟模式過度,接踵而來的是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在此背景下,經濟新聞呈現如下特征:(一)開放性;(二)指導性;(三)服務性;(四)前瞻性。4有的學者,則從另外的角度來分析經濟新聞的特征。例如,程道才、嚴三九兩位學者在《經濟新聞寫作概說》一書中提出了如下觀點:一、經濟新聞具有較強的政策性;二、經濟新聞具有較強的業務性;三、經濟新聞具有較強的保密性。5
筆者認為,分析考察經濟新聞的特點,首先應當確立正確的思考角度。王華慶學者的觀點雖然有道理,但思考角度並不正確。開放性、指導性、服務性、前瞻性這四個特性,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是各類新聞共有的特點,並不是經濟新聞獨有的特點。程道才、嚴三九兩位學者提出的觀點同樣也是這樣。
我們在分析考察經濟新聞的特點時,不應當隻談各類新聞共有的特點,而應當把經濟新聞與一般社會新聞、時事新聞、體育新聞、法製新聞等對照起來考察。因為經濟新聞與一般社會新聞、時事新聞、體育新聞、法製新聞等一樣,同樣是新聞中的一個類別,凡是新聞所具有的特點,各種類別的新聞同樣具有。如果我們把新聞的特點當作經濟新聞的特點,那我們就犯了邏輯錯誤,並且這樣的分析毫無意義。經濟新聞獨有的特點,隻能在與一般社會新聞、時事新聞、體育新聞、法製新聞等對照時才會顯現出來。經濟新聞的特點是針對社會新聞、時事新聞、體育新聞、法製新聞等其他類別的新聞而言的,並不是針對新聞以外的事物。
經濟新聞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專業性較強
經濟新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這一點不用質疑。因為經濟新聞屬專業新聞,它常常涉及經濟領域許多專業性問題,這些專業問題非專業人士難以回答。經濟新聞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不是象一般社會新聞、時事新聞那樣,隻要我們擁有一般的社會知識和一定的社會閱曆就可以掌握,而是必須經過係統的專業訓練和專業培養才可以獲得。記者在從事經濟新聞的采訪寫作過程中,如果不具備經濟學專業知識,常常難於理解那些專業術語及專業問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稍不謹慎,就會鬧各種專業笑話。從事經濟新聞采訪寫作,不像一般時事新聞或社會新聞那樣,隻需具備一般的寫作能力和一定的新聞學知識,就可以順利完成;而是必須在有較強的新聞業務能力的基礎上,具備能對財經領域的各專業問題進行深入淺出解讀的能力。
經濟新聞有三難:第一是采訪難;第二是寫作難;第三是讀者理解難。
從采訪這一角度看,記者從事經濟新聞采訪,除應具備一般的寫作能力和一定的新聞學知識外,還應具備比較寬泛的經濟學專業知識。采訪經濟新聞最大的難點在於其專業性。由於經濟生活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經濟本身又有許多專門領域,各個專門領域各有各的專業知識,如金融專業知識、證券專業知識、財稅專業知識、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宏觀經濟專業知識、產業經濟專業知識、農業經濟專業知識、房地產專業知識等。各專門領域專業術語不同,專業素養不同,非本領域人士,通常對這些專業術語非常陌生,一般也不具備專業素養。記者深入經濟各專門領域采集經濟新聞的素材,如果不具備該領域的專門知識,缺乏專業素養,與業界人士的交流將變得十分困難,采訪活動將難以進行。即使勉強進行采訪,也難以深入。在經濟領域采訪,除必須具備比較寬泛的經濟學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各種專門信息,如:本領域實業界最新變動趨向、最新政策信息、業界實業人士信息、業界學術人士信息、業界理論的最新動態等等。這些,都需要記者花費大量的功夫去長期積累。在經濟領域采訪,沒有長期積累,將很難深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