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民生經濟新聞(1)(1 / 3)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社會主義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民生問題已經成為了目前我們黨和國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這些問題的提出,鮮明地反映了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民生問題的特色。民生經濟新聞,就是要準確、及時地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促進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節民生經濟新聞的特點

一、民生經濟新聞的概念

民生經濟新聞是廣受都市報及其他新聞媒體重視的一類經濟新聞,其主要內容為普通百姓的生活。該類經濟新聞把報道視點放在反映民眾生態方麵,傳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與之相關的諸多信息。即關注民眾的生活、生存、生計、生命這四“生”,關注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關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及教育、文化休閑、娛樂等精神需要。

民生經濟新聞把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求作為自己的報道內容,貼近民眾的需要。它把“蔬菜漲價”、“食用油降價”、“公共汽車更改線路”、“火車票可以提前10天預定”、“今年小學生書本費便宜了”等信息傳遞給普通市民,為他們的日常生活著想,為他們的家庭開支盤算,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做好經濟信息服務。

目前我國許多都市報都設有民生類專版或民生類欄目,深度關注民生民情。如諸城報的“街坊”、“民生”等欄目,楚天都市報的“為您跑腿”、“盼望解決”等欄目,大河報的“鄭州民生”、“美之旅”等版麵及欄目。這些版麵及欄目定位十分明確,既能報道普通民眾的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更能為民眾排憂解難。與都市報這股民生新聞相對應的是,各地電視台也不甘落後,紛紛開設了特色鮮明的民生經濟新聞欄目。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南京電視台《南京零距離》、杭州電視台的《阿六頭說新聞》、上海電視台《新聞坊》、青島電視台《生活熱線》、遼寧電視台《第一時間》、海口電視台《絕對貼近》,還有黑龍江電視台《新聞夜航》,以及哈爾濱電視台的《萬家燈火》等等。

二、民生經濟新聞的特點

(一)麵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民生經濟新聞主要麵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和傳遞的是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與之相關的諸多信息,描寫普通百姓身邊發生的事,因此,其與百姓有天然的接近性。

我們在許多新聞媒體上都可以看到民生經濟新聞麵向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這種特色。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生活報社的“王幫辦熱線”欄目,就時時把百姓的需求作為自己報道的內容。百姓過日子,不可能天天都有大事。電視壞了找不到維修點,寵物過冬買不到合身的衣服,兒子考上省外大學走時想找個路上同伴,這些看似小事的大事,在生活報的版麵上總能得到答案。“有難事兒,找王幫辦!”這句話現在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流行率很高。《中國改革報》“國計與民生”版也一直非常關注農民民生問題,《政府宣布“村村通”,農民依舊“行路難”》、《農村孩子上中職都將得到資助》、《農民“救命錢”豈能套取》、《建立農村低保製度重在政策到位》、《新農合讓吉林農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等一係列報道,都反映了普通農民的生活訴求。

(二)具有本土化、貼近性、低視角、平民化的特點

民生經濟新聞主要以本地都市平民日常生活為報道內容,並從經濟角度貼近他們的需求,因此具有鮮明的本土化、貼近性、低視角、平民化的特點。其主要目的是貼近本土受眾。

從本土化這一點來看,民生經濟新聞一定要以本地普通民眾的生活需求為報道內容,不能隻關注其他地區的新聞。民生經濟新聞的讀者對象是本地讀者,它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主要由本地媒體刊播。一般全國性新聞媒體極少刊播民生經濟新聞。

從貼近性這一點來看,民生經濟新聞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貼近性,貼近普通百姓的經濟生活,貼近普通百姓的經濟需求。民生經濟新聞的關注內容是與普通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市場物價、收入增減、醫療費用、工作就業、住房改善、生活環境等。離開了普通百姓最關注的這些經濟問題,就不能很好地體現它的貼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