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所向無敵(1 / 1)

東漢末年,曹操打敗袁紹以後,統一了北方,逐漸強大起來。公元202年,他為了讓割據江東、實力相對弱小的孫權服從自己,於是給孫權寫了封信,讓孫權把兒子送給他作人質。麵對曹操的無理要求,孫權召集文武官員商量對策。文臣張昭等人拿不定主意,而武將周瑜堅決反對,他對孫權說:“現在孫將軍您繼承了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的江山,管理著江東六郡的百姓。您統帥的軍隊英勇善戰,糧草充足,全軍將士都聽從命令。您占據的江東富饒,開山可以煉銅,煮海能夠得鹽,可以說是國內富足,人心穩定,交通方便,乘船遠行,朝發夕至。全軍將士,驍勇善戰,有剛強果敢的好傳統,一定能夠勇往直前,戰勝任何敵人。有什麼困難逼得您走投無路,非要把自己的兒子送給曹操作人質呢?”

接著,周瑜又進言道:“如果把兒子送到曹操那裏,我們可就得聽曹操擺布了。”這番話語,說到了孫權的心裏,他采納了周瑜的意見,拒絕了曹操的要求。

周瑜知道,曹操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請命前往鄱陽湖,日夜操練水師,整軍備戰。六年後,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舉兵二十萬,號稱八十萬征討江東。在是戰是和的爭議中,又是周瑜極力主戰,並親率訓練有素的三萬水師,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軍。真正實現了他所說的“所向無敵”。

以後,人們就用“所向無敵”這個典故比喻一支軍隊或者一個膽識過人、技藝高超的人,非常強大,沒有人能夠抵擋。

關於周瑜,史書上有許多記載,喜愛三國人物的毛澤東對周瑜是持肯定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