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1 / 3)

目前,在經責局班子中,趙進科的心腹有兩人,安佳琪與周爽爽,票數占壓倒一切的絕對優勢,即使倪華想折騰,也翻不了多大浪花。所以,趙進科有了一種高枕無憂的放鬆。當然,工作是不輕鬆的,仍壓頭,放鬆的是他的內心,不需要再提防這個那個了,也不需要挖空心思與人明爭暗鬥了。經責局是他趙進科真正能發號施令的舞台。沒有負擔,輕裝上陣,工作就會感到愉快。累點,苦點,沒啥,有啥的是怕有人踢你、咬你、搞你。

輕鬆就是一種福氣。“人生多有福,想開就知足。思量冒昧苦,聰明就是福。思量饑寒苦,飽暖就是福。思量勞累苦,清閑就是福。思量孤獨苦,友多就是福。福祿係於心,心正得大福!”趙進科覺得這話太對頭了。當官一定有福嗎?官越大福越多嗎?不一定。趙進科正在辦公室裏作哲學思,親愛的曉曉發來手機短信,逗趙進科一樂。曉曉已沉湎在小說創作之中,已出版了好幾部長篇,被吸收為省作家協會會員。今年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向國家作家協會會員衝擊,而且適當的時候再開個作品研討會。不是非弄個這會員那會員不可,也不是非得找人把你的作品吹噓一番不可,而是,現在的文壇太糟糕,當下的人們太勢利。同樣一個作家協會的作家,如果你有名氣,你的作品就熱賣。名是靠什麼得來?當然,得有厚重的作品。同時,也得有人給你包裝、宣傳。正如歌手。有的歌手唱的很好,就是沒有人包裝,所以出不了名。曉曉不是變得世俗了,她是想讓更多的人認可她的作品。創作的文字不讓人看,寫作還有什麼意思?由於隻顧寫作了,與趙進科交流的相對就少些。寫累的時候,或者說想趙進科的時候,才給趙進科聯係一下,發發短信,有可能的話,就聚一聚,在一起吃個飯。在不冷不熱、若即若離中,經營著他們的愛情。

“魚上樹,馬騎人,腳戴鐵盔,蛇敲鼓。”真是無巧不成書,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正當趙進科想著人生之福的時候,曉曉發來一個關於人生之“好”的短信。內容是:“錢多錢少,夠吃就好。人醜人美,順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富家貧,和氣就好。老公晚歸,回來就好。老婆嘮叨,顧家就好。孩子從小就要教好,博士也好賣菜也好,心安就好,孝順就好。屋大屋小,夠住就好。名不名牌,能穿就好。兩輪四輪,能駕就好。老板不好,能忍就好。堅持執著,放下最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不是有錢一切就好,心好行好命運就好。誰是誰非天知就好。修福修慧,來世更好。說這麼多,明白就好。天地萬物,隨緣就好。很多事情,看開就好。你好我好世界更好。總而言之,知足更好。”

來而不往非禮也!趙進科鬼笑著給曉曉回了一個“一二三四五六”的數字短信。當年,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也鬥數字。司馬相如“發達”後,想休了卓文君,就寫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沒有“億”的家書,意為與卓文君沒了“情義”。聰明絕頂的卓文君一看就知其意,也用數字寫了封回信,揭穿了司馬相如的險惡用心,也表達了她對他的愛意,讓他斷了休妻的念頭。卓文君寫的回信是:“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隻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裏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係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做男!”而趙進科的“一二三四五六”,是人生的告誡,要人好好珍惜生活,珍愛生命。短信曰:“一個中心:一切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遇事瀟灑一點,看世糊塗一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四個擁有:無論你有多弱或多強,一定要擁有真正愛你的人,擁有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的住所。五個要:要唱,要跳,要俏,要笑,要苗條。六個不能:不能餓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檢查,不能老了才後悔。”

互發短信是溝通的一種方式,短信裏充滿著溫暖與愛意。工作之餘,或者是工作累的時候,或者是遇到了煩心事,收到這樣的短信,是一種安慰,一種溫馨。兩個人各自忙各自的,不一定天天聯係,隻要把對方放在了心裏,偷偷地想一想,就是一種幸福。如果方便的時候再聚一聚,是福上添福。相聚並不一定非得摟摟抱抱,或者幹點別的,一個深情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話語,或許就夠了。官場上的爭爭鬥鬥,給人一種不踏實不穩定之感。此時的趙進科對官場有了一種厭惡之感。他真的想過那種超脫的生活,但是,吃官場這碗飯的,再難,再不情願,也得堅持下去。官場中人,除了做官,還會幹什麼?當然,對於趙進科來說,或許最拿手的,最喜愛的,就是寫小說。不管水平臭不臭,但,當拿起筆向世人講述你虛構的“王國”時,那是忘我的快樂。雖然,跟著書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但畢竟不是現實,隻是一堆不能動的文字,不能像政敵一樣,時刻在找你的麻煩。

趙進科如今是地地道道的局長了,雖然有心想重新拿起筆寫寫他經曆的官場,但責任使然,不能“不務正業”。他最清楚自己,一旦開筆,會兩耳不聞窗外事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的。所以,不敢動筆。隻是把官場中的故事講給曉曉,讓曉曉去寫。端公家的飯碗,拿國家的薪水,不能對不起工資。即使做一天和尚也要把鍾撞響。談不上趙進科有多麼大的上進心,但,責任心是有的。雖然有守攤保本、不思進取的思想,但,從內心講,他不想當這樣的太平官。好不容易扶正了,不幹出點名堂來,自己丟人不說,也對不起組織對不起黨對不起魏民書記。所以,趙進科一方麵經營著他與曉曉的情場,一方麵經營著以經責局為中心的官場。不能保證“場場精彩”,但不會輕易放棄。

現在,細細地想來,趙進科開竅多了。人活著到底為什麼?說穿了,不就是為了開心快樂嘛!當官隻是一種生存手段,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對某些人,說確切點,對俗人來說,固然名與利可以加重他們開心的砝碼,但到頭來,真正讓人開心的是身心的自由。隻有那些大徹大悟之人,才能把一切看淡,才能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雖然很多人總是拿這句話作座右銘,但他們往往是口頭革命派。誰能做到名、利、色、權等“四大皆空”?很少人能做到。賈平凹在他的長篇小說《古爐》裏借善人的嘴說,“好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貪人;貴人不耍脾氣,耍脾氣是賤人。”“父母不孝,敬神無益;兄弟不悌,交友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元氣不惜,醫藥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他說這一番話,還是讓人積德行善做好人,做個有修養有德行的人。要想做個這樣的人,真得把一切看淡,拿得起,放得下,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是,人要活著,不工作不行,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不可能六根清淨。如果都大徹大悟了,那麼很有可能很多人都會出家當和尚,即使不出家,或許都成了“清淨無為”之人,過一天是一天,逍遙遊啊!人活著要有與世無爭、與人為善的好心態,工作還是要幹的,關鍵得把工作當著“玩意兒”,幹著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