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風的形成(1 / 1)

叮叮當當繼續參觀著,他們走到一個儀器旁邊時,叮叮仔細一看:“這不是風向風速儀嗎?它應該是用來測定風向風速的吧。”

“是的,無論春夏秋冬,天天都有風,而且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小朋友,你們知道風是怎樣產生的嗎?”旁邊的講解員阿姨過來問道。

“我們正想請教阿姨呢。”當當張著甜甜的小嘴說。

地球每個地方都在吸收太陽的熱量,但是由於地麵每個部位受熱不均勻,空氣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樣,於是,暖空氣膨脹變輕後上升,冷空氣冷卻變重後下降,這樣冷暖空氣便產生流動,形成了風。

空氣的水平運動產生風。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較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強,地麵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多,溫度較高;在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較小,日照時間短,地麵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小,溫度低。這種高緯度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形成了南北之間的氣壓梯度,使空氣作水平運動。

地球自轉,使空氣水平運動發生偏向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這種力使北半球氣流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所以地球大氣運動除受氣壓梯度力外,還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大氣運動是這兩力綜合影響的結果。

事實上,地麵風除了受這兩個力的支配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響,山隘和海峽能改變氣流運動的方向,還能使風速增大,而丘陵、山地摩擦大使風速減小,孤立山峰卻因海拔高使風速增大。因此,風向和風速的時空分布較為複雜。

海陸差異對氣流運動也有影響。在冬季,大陸比海洋冷,大陸氣壓比海洋高,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到了夏季恰恰相反,大陸比海洋熱,風從海洋吹向內陸,這種隨季節轉換的風就稱為季風。所謂的海陸風也是由於海麵和陸地之間的晝夜熱力差異而引起的,白天,大陸上的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卻下沉,在近地層海洋上的氣流吹向大陸,補償大陸的上升氣流,低層風從海洋吹向大陸稱為海風,夜間時,情況相反,低層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稱為陸風。

在山區,由於熱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穀地吹向平原或山坡的稱為穀風,夜間由平原或山坡吹向穀地的稱為山風。另外,不同的下墊麵對風也有影響,如城市、森林、冰雪覆蓋地區等都有相應的影響。通俗來說就是,光滑地麵或摩擦小的地麵使風速增大,粗糙地麵使風速減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