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何謂“倒春寒”(1 / 1)

“小豆芽,你來看呀,這張圖片裏是什麼花兒啊?怎麼都枯萎了?是不是生病了?”當當叫道。

“沒看見下麵的說明嗎?這花不是生病,這是倒春寒引起的。”叮叮笑笑說。

當當看著圖片有點糊塗:“冬去春來,天氣應該越來越暖和了,為什麼會凍得這麼厲害?你能解釋一下嗎?”

“我可說不明白,還是讓阿姨給我們講講。”當當隻得搬救兵。

簡單地說,在春季天氣回暖的過程中,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因而對作物造成危害,這種“前春暖,後春寒”的天氣稱為倒春寒。它主要是由長期陰雨天氣或冷空氣頻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氣旋控製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後春的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認為是嚴重的倒春寒天氣,它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特別是前期氣溫比常年偏高而後期氣溫偏低的倒春寒,所造成的危害更加嚴重。通常會引起我國南方的早稻爛秧,以及北方的小麥、棉花、花生和蔬菜的爛種或死苗現象。要想進行倒春寒防禦,首先要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和保溫育苗等措施,其次還必須依據各地倒春寒的發生規律來確定合理的播種期,以避其危害。

倒春寒不僅中國存在,日本、朝鮮、印度及美國等都有發生,它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其形成原因並不複雜。中國春季(3~4月)正是由冬季風轉變為夏季風的過渡時期,其間常有從西北地區來的間歇性冷空氣侵襲,冷空氣南下與南方暖濕空氣相持,形成持續性低溫陰雨天氣。而冷空氣南下越晚越強、降溫範圍越廣,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