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這麼多,我總算明白了,以後得少逛商場了。”當當說,“小豆芽,看來氣象對人的影響很大。”
“那是肯定的,你沒見人有高有矮,有白有黑,有高鼻梁,矮鼻梁,有黑眼睛,藍眼睛等等嗎。”
“嗬嗬,這些也跟氣象有關係嗎?難道是氣象塑造出了人類形形色色的麵貌?”
你知道嗎?人的容貌、性格和行為,並不完全能由人類自己主宰,這個“權力”有時還握在大自然的“手心”裏呢!
在歐亞大陸,由於光照強烈,氣溫又高,生活在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人,皮膚顏色黑黝黝的。同時為了抵禦酷熱的氣候,他們的脖子較短,頭明顯偏小,而鼻子較闊,這樣有利於散發體內熱量。在寒帶、溫帶的高緯度地區,常年太陽不能直射,光照強度較弱,氣溫很低,嚴寒期又長,這裏大多為白種人。為了抵禦嚴寒,他們的鼻子更鉤,鼻梁較高,鼻內孔道較長。就頭型而言,寒帶和溫帶居民頭大、頭型圓,臉部比較平,這很有利於保溫,減少散熱量。高山稀薄的空氣,因此生活在山區的居民胸部突出,呼吸功能發達,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比沿海地區的居民明顯偏多。
氣候對身高的影響更為明顯。以我國為例,北京的年日照時數為2778.7小時,武漢年日照時數為2085.3小時,廣州年日照時數為1945.3小時,成都年日照時數最少,僅為1239.3小時,所以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內的脫氫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有促進骨骼鈣化和長粗長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