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酸雨的由來、危害與防治(1 / 1)

叮叮、當當兩個人圍著電子魔盒的屏幕,隻見一陣大風過後,嘩啦啦天空下起了雨。“咦,怎麼還放下雨的片子,誰沒見過下雨呀!”當當沒好氣地說。

“小尾巴,別發牢騷,你見過這樣的雨嗎?”

“雨還能有什麼樣的雨?你小豆芽又想蒙人。”

“別冤枉我,我是好人,你看屏幕下方。”

當當定神一看,不禁又笑了:“是酸雨呀,趕緊用瓶子裝些,你家就不用買醋了。”

“你是真傻還是假傻,你家吃那樣的醋呀?酸雨可是一種極為有害的雨水。”

“真的嗎,小豆芽?那酸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雨,為什麼會下酸雨呢?”

雨、雪、霧、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pH值小於5.6的,統稱為酸雨。酸雨是大氣汙染的一種表現。

酸雨的形成是一種複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變化。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有機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屬冶煉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經過一係列反應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麵即成為酸雨。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釋放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掉,所以長期的酸雨會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嚴重缺失,而變得貧瘠。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許多河、湖水質酸化,導致許多對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種群滅絕,湖泊失去生態機能,最後變成死湖。酸雨還會殺死水中的浮遊生物,破壞水生生態係統。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形態中釋放出來,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會嚴重抑製林木的生長。此外,酸雨對人和動物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影響。雨、霧的酸性對眼、咽喉和皮膚的刺激,會引起咽喉炎、結膜炎、皮炎等病症。酸雨使存在於土壤、岩石中的金屬元素溶解,然後流入河川或湖泊,最終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健康。

對酸雨的防治有以下措施:

調整民用燃料結構,實現燃料氣體化,最好能做到城市集中供熱;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減少煙道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加強對汽車尾氣的控製,如限製車速、改進發動機結構和添加防汙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