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芽,我發現一個現象,雪花的‘雪’字是‘雨’字頭,‘露’‘雷’‘霞’‘霜’‘雹’‘霧’等字也是‘雨’字頭。為什麼‘虹’字是‘蟲’字旁呢?”當當想到這兒,不由自主地問道。
叮叮回答道:“你說的那些字都和水有關,當然是‘雨’了。”
“虹也和雨水有關,為什麼‘虹’字是‘蟲’字旁呢?”當當打破沙鍋問到底。
“這個難不住我!”叮叮拿出萬能電子魔盒道,“不過我得先賄賂下魔盒才能告訴你。”
“要是那樣我還問你幹啥!”當當說著一把將萬能電子魔盒奪了過去。
雨過天晴,天空中有時會出現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虹”分為幾種:紅色在外、紫色在內,顏色鮮豔的叫“虹”,也叫“正虹”;紅色在內,紫色在外,顏色較淡的叫“霓”,也叫“副虹”。
“虹”的甲骨文字形,作弧形,有點龍的形象。其實,“虹”字的初形就是兩龍的複合,龍首各在一端。古文獻中,有不少關於“虹”的類似記載,有的說:“太陽偏西的時候,在北方的上空出現了虹,在黃河裏喝水。”《山海經?海外東經》說:“蚤蠶在其北,各有兩首。”“蠶”就是“虹”的異體。郝懿行在注解時進一步說明:虹有兩首,在山路上行走的人有時能看到它在溪澗中飲水。虹還能降落到人們居住的庭院中飲井水。《漢書?燕刺王旦傳》還記載:下雨的時候,虹將頭探到宮中飲井水,宮中的水都被它喝幹了。
那麼,為什麼這個字演化到後來,卻從“蟲”而不從“龍”呢?這和文字的發展規律有關。大家知道,“蟲”本指蛇類動物,但它作為部首可以和“蠱”通用,意思是“動物之總名”。
另外,孔子編定《春秋》《孝經》以後,向上天告拜,然後有赤氣如虹,落地變成玉璜的傳說。近年出土的商周玉璜,半圓形,兩端雕成龍首、蛇首等形狀,正像“虹”字初形。可見古人關於“虹”是兩龍複合體的觀念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