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出門在外購買禮物這種事,是比較為難人的。
現在不比過去,不是那個商品流通極不發達的時代。現在是一個全球貿易極為發達的時代。
換句話說,就是國外有的東西,本國一般也有。什麼土特產之類的東西,更多的是作為旅遊紀念品來坑錢的,而不是真的很稀有。
至少,林彥是這麼人為的。
他一頁又一頁的翻著購物手冊,腦袋裏思索著到底應該購買什麼。看到一個似乎可以購買的產品,就拿中性筆把商品名圈上,然後把那個頁數折起來。
岸本約翰已經被林彥打發回自己屋子了,沒有人打擾他,他能夠專心致誌地看到底該買些什麼。
因為要做飛機回去,挑選的禮物不能重,不能體積大。要不然,帶回去肯定不方麵。要不要直接買一堆巧克力算了。
林彥看著好時巧克力的彩頁,筆在紙上不斷的點下黑色的點點。
不行,巧克力這東西,似乎總帶著那麼一點點曖昧的意思。還是帶一些別的東西好了。直到一本看完,林彥才確定要買的東西,到底有哪些。
基本上都是一些包裝精致的食品,太妃糖了之類的。別的東西,真沒什麼好買的。
不說電壓不對頭,就算是有轉換器。現在這個年代的日本人,也沒有用美國生產的小家電的意思。
別說漂洋過海的帶這些東西回去,就算是美國商人,不遠萬裏的商品運到日本,也沒有多少人鍾情於這些美國貨。
日本人的愛國消費主義,在林彥看來的確有點不可思議。似乎任何東西,隻要日本能夠生產,日本人就能夠一直用本國生產的東西。就算是性能上有些許差別,價錢上也許更貴一點,但是他們依舊會支持本國產品。
當然,這種神話最終被蘋果公司神話一般的蘋果手機給打破了,有許多日本人都用上了蘋果手機。
或許,這有蘋果的合約機不算貴,但是同期所有產品裏最好用的手機。但是,也從側麵說明了,那個時候的日本企業到底遇到了什麼樣的經營窘境。連以往最支持國貨的國民,都不再購買本國公司生產的產品了。
二十一世紀後,日本的公司,為自己日漸陳腐的運營體製付出了代價。失去了諸多的新興品類市場。隻有在零部件供應這個層麵,似乎還有那麼那麼一些競爭力。
林彥他邊看聖誕購物小冊子,邊在思考,如果讓自己來做,以後日本的電子遊戲產業會發展成一個什麼樣子。會不會無法違背曆史的潮流,讓日本成為電子遊戲製造的中心後,又會讓日本失去這個中心。
說白了,在日本做電子遊戲,是有天生劣勢的。比新技術幾乎永遠比不過美國。因為,美國有矽穀這樣一個電子產業的天堂。每天有無數新的公司產生,有無數舊的公司消亡。在這個過程中,總會誕生出一些新技術。
而這些新技術,日本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夠接觸到。甚至,在接觸到的時候,美國這邊就已經做好了一係列的專利壁壘。想要進行仿製,也有著法律問題在裏麵。如果不管不顧,就會賠償一筆巨額的侵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