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禪,似乎就是不食人間煙火,就是清心寡欲,是那些探尋內心真諦的苦行僧所為,和我們的生活遙不可及。事實卻並非如此。禪並非虛無縹緲、清貧孤獨,而是一種朝氣蓬勃、健康活潑的生命狀態。禪,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哲學,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處世的法則。禪學以它普度眾生的情懷,以它的慈悲、包容、博愛,關注著現實人生的林林總總。如何建設幸福人生的點點滴滴,在從古至今的大乘小乘禪教經典中俯拾皆是。
在現實人生的平凡生活中,一舉一動無不蘊涵禪理。禪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時無刻不與我們同在。禪心智語中那些充滿慧性的感悟,恍如山間清泉一般,悄無聲息地從我們的心田流過,美化並滋潤著我們的人生。尤其是禪告訴我們要學會“放下”,就像一雙神奇的手,撥開彌漫在我們心中的陰霾,就像一把鑰匙,開啟我們生鏽的心門。
請看下麵的一個關於禪的小故事:
一天,一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去化緣,走到河邊時看見一個姑娘立在河邊發愁,因為她不知道怎麼過河.老和尚就說:“姑娘,我來背你過去吧!”於是,老和尚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見此情形後目瞪口呆,但又不敢問。走了約摸三十裏地後,小和尚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父,我們是出家人,你怎麼背那個姑娘過河了呢?”老和尚淡淡地說道:“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可你,怎麼背了三十裏地還沒放下?”
世界上為什麼有人活得輕鬆,有人活得沉重?原因就在於前者拿得起放得下,而後者拿得起,卻放不下。之所以我們拿得起放不下的東西太多,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欲望太多,貪念太重。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而是放不下。
生活的可悲,常常不是拿不起來,而是放不下。不想丟掉手中的東西,卻又想拿起更多的東西。那些為了滿足欲望而勞碌、而煩惱的人,活得簡直太累了。隻有知足常樂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則是一種肚量。什麼都不願放棄的人,常常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本書從現實社會人們經常遇到的一些困擾出發,以禪學的理念來提出適合現代人為人處世的方法與對策。我們希望讀過本書的有緣之人,能從書中感受禪學的心靈關懷,將禪學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擁有一顆寧靜平和的心,收獲幸福美好的人生。
我們衷心地祝願,禪學的智慧能幫助人們提升人生境界,從自己的內心找到生命的升華點。願你我都能遠離塵世的煩惱,在喧囂與浮華中為自己築起一處盛放心靈的舞台。當麵對挫折時,用一顆豁達的心去承載;遭遇坎坷時,用信心和勇氣去打拚;苦難來臨時,用笑容和博愛去坦然麵對;而無法擁有時,輕鬆地揮手告別。很多時候,我們應當懂得,不完美才是人生,有缺憾才值得珍惜。放下苦惱,放下哀傷,心平氣和地去麵對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許我們沒有力量去控製世事的變遷,但我們卻可以把握自己心靈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