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心淨自淨,萬事隨緣:放下苦求(3)(1 / 3)

有一天,有個文物商人經過老街,經過老人的身邊時發現了他旁邊的拿把紫砂壺,隻見壺占樸雅致,紫黑如墨,從外表看來,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文物商人他走過去,順手端起了那把壺仔細的端詳了起來,果不其然,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文物商人欣喜若狂,現在市場上,戴振公的作品已經很少見了,戴振公在世界上有著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存件很少了,他知道的似乎僅有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1993年那位華僑在倫敦拍賣市場上以56萬美元的高價買下的。

文物商人端著那把壺,當時就想以10萬元的價格把它買了,當他和老人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老人忽然就被驚在那兒了,然後還是拒絕了。因為老人想著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裏的水。留著是長輩的念想。

雖沒賣壺,但商人走後,老人有生以來開始第一次失眠。他想:“這把壺用了近60年了,一直以為也就是把普普通通的壺,怎麼現在竟然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錢把它買走。”老人實在轉不過這個灣來。

以往都是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自從知道這壺這麼貴的時候,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樣很讓他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不知誰把這消息傳出去了,左鄰右舍都知道了這件事,都知道了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開始擁破門,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開始向他借錢,更有甚者,晚上也有人推他的門。老人一下子覺得因為這把壺打亂了他的生活。一時間讓他慌了神,自己也不知道改如何處置這把壺。

第二日,那位文物商人帶著20萬現金,直接登門的時候,老人實在坐不住了。他把左鄰右舍都召集了過來,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據說到現在,老人還在賣栓小狗的鏈子,今年已經102歲了。

靜品禪心:?棄匠呢。對之物即使再珍貴,一旦影響到自己內心的安寧,便僑手裏,

禪悟有的人,心靈的寧靜才是最主要的,身外之物即使再珍貴,一旦影響到自己內心的安寧,就會百害而無一利了,那樣就一定要舍棄它。在農夫看來,鋤頭是他修行的障礙,即使他曾經是那麼的珍愛他,但它最後成了他修行的障礙,那它的命運就是被丟進河裏;在老鐵匠老人的眼中,紫砂壺成了他的累贅,於是老人砸碎了它。你有十分珍貴,又必須舍棄的東西嗎?你覺得你可以像農夫和老鐵匠那樣舍棄嗎?

8.愛人者人愛之,愛與幸福同行

一日,佛祖下界招收弟子。遇見了三個人。

第一個人是一個太監。太監說:“佛祖度我吧,我向來都不接近女色的。”佛說:“你說你不近女色,又怎麼知道色即是空呢?”然後搖搖頭走了。

第二個人是一個嫖客。嫖客說:“度我吧,我雖享盡了女色,但我從來都不迷戀女色。”佛說:“不癡不迷,我若渡了你,你又怎麼會覺悟呢?”然後搖搖頭走了。

第三個人是一個瘋子。瘋子說:“我愛!我愛!”

佛說:“至誠至愛,善哉善哉。”於是,佛度化了他,開啟了他的悟性,最終修成了正果。

有愛之人,誰都會喜歡。誰都願意去接近。看看下麵這則故事。

愛是生命裏最好的養料,充滿愛的人時時都是幸福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當你學會愛別人的時候,就會知道如何去愛自己了。這才是幸福的。

在一個偏僻的鄉村裏,住著一個女孩兒,村子裏除了幾匹馬,幾朵花之外沒有其他什麼新鮮的東西。後來女孩兒覺得這裏很沒意思,於是決定離開村子,這時一些年老的長者告訴她,離開這裏也可以,當你要長大了才行。於是她就一直等啊等,天天盼著自己長大,隻有長大了就可以離開村子了,就可以去看看外麵世界,離開這百無聊賴的村子了。

女孩兒從決定離開村子的時候就在攢錢,因為在她心裏,外麵的世界比馬匹、花朵、村裏的人們更重要的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女孩兒也一天天的長大了,終於有一天,她有了足夠的錢可以去外麵的世界看看了。

女孩兒離開村子後踏上了一塊陌生的土地。她驚奇地發現這裏有許許多多她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新鮮東西。這裏有那麼多的新奇的動物和食物,有那麼多陌生的聲音和臉龐,真是讓她應接不暇。她漫步在路上,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地弄懂並記住她所看到的這一切。

女孩兒從村子出來數日了,天天享受著新事物的快感,但她漸漸地發現,這些新鮮的事情和她從前見過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樹還是那樣的樹,花還是那樣的花,馬還是那樣的馬,隻是外在的形式不一樣罷了。她再次帶著思索漫步在路上,此時她發現她已經弄懂並記住了這裏的一切。

一天,女孩兒累了,覺得這裏的一切都開始讓她疲倦,正坐在路旁思索著原因,一位老禪師在她旁邊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