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 寄人籬下(1 / 2)

出殯的那天,村裏成立的臨時治喪委員會破例決定讓蒲英這個女孩子為爺爺喊路。蒲英的聲音在所有人的心理回蕩著:爺爺,寬寬的大路朝西南,拿上您的買路錢,朝前走,別回回頭,爺爺您上西南大路啊。喊著喊著蒲英的話成了:爺爺,寬寬的大路上西南,拿上您的買路錢,朝前走,別牽掛我,您放心,我會好好的,您上天堂去享福啊。

出完殯,村長召開了一個有大伯列席的特殊的會議,會議的內容是關於蒲英以後怎樣生活的問題。所有的人都認為蒲英這孩子是個好孩子,雖然她沒有了親人,但大家不能不管她了。會議最後決定,蒲英由大伯來照顧,條件是,蒲英的那套房子雖然老了點,但不漏雨能住人,在當時就算是好房子了,歸大伯所有。還有蒲英的責任田也歸大伯,爺爺的責任田也暫時不往村裏收,也歸大伯所有。相應的大伯要供蒲英上學,好在還有一年就初中畢業了,在農村女孩子能上到初中那個畢業,也算是對得起她爺爺,也能像村裏人有個交代了。一年之後如果她考上學,由大伯送她去念書,如果有困難可以向村裏提。如果考不上,給她找個婆家,發送了就算完事。她若有良心常回來看看,若不回來,我們也算是盡到了義務,打發孩子成人了。

就這樣蒲英搬到了大伯家,其是蒲英挺喜歡大伯家的因為大伯家孩子多挺熱鬧的。大伯叫田耕長,並不是親大伯,是爺爺的弟弟的孩子。爺爺的弟弟早在解放初期就被日本兵當“特務”打死了。隻有大伯一個孩子。大伯有四個孩子三女一男。三個女兒分別叫線青、線藍、線玲,最小的男孩叫傳根。三個女孩兒都沒怎麼上過學。老二線藍上的學最多,上到五年級,線青一天學也沒上過,線玲上到三年級。傳跟比蒲英大一歲,線玲比傳根大一歲,線藍比線玲大兩歲,線青最大,已經有了婆家,大約快出嫁了。別看傳根比蒲英大一歲,卻比蒲英小一個年級,每當看到傳根拖著大鼻涕憨憨的樣子,蒲英就想發笑。但很快蒲英就感覺笑不出來了。

在這個家裏有很強的家族意識和男尊女卑。每次吃飯的時候隻有大伯一人在八仙桌上吃,其餘的人在八仙桌前的一個小圓桌上吃。飯菜是大伯一份,伯母和子女一份;饅頭有兩種,一種全白麵的大伯吃,有時候傳根也吃;一種摻了玉米麵的是下麵小圓桌上的人吃。因為飯菜少,所以每個人吃幾筷子都在眾人的監督之下,誰要是吃多了,就會招來一頓嘲笑,如筷子手貪吃鬼,也有升級為“你幾輩子沒吃過飯”“你餓死鬼投胎啊”等等的奚落。

伯母是個身材嬌瘦麵容憔悴的女人。她聲音不高總是默默地。每天從燒水做飯開始這個家裏就充滿喧鬧。“誰把笤帚放到門口了。”端著滿滿一蓋墊饅頭劑子的線青大聲的問,因為那個斜放在門邊的笤帚差點絆倒她“啥?!放哪兒怎麼了?”線玲聲音更高。“行了行了,不就一個笤帚嗎,往外拿拿不就完了嗎。”線藍勸解。伯母則每人看她們一眼,她們就偃旗息鼓,各忙各的了。也有矛盾升級的時候,雙方各自爭執不下,勸解的也勸不聽,這時候屋裏就會發出一聲低吼:要吵滾出去吵!每個人就吐吐舌頭不再說話。

他們最愜意的時候是伯母坐在門口歇歇,傳根有模有樣的坐在小圓桌邊寫作業。線青會鼓勵弟弟好好學,線藍不停的收拾著東西,線玲會和母親撒撒嬌,惹來幾句愛憐善意的重複,一家人溫馨而又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