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A

概念定義與重要原則提醒

如果你想聰慧——跑吧!

——古希臘格言

定義

身體總質心(general genter of mass(GCM)of the body):它是貫穿整個身體係統中心的一個點,身體的其他部分都以這個點為中心保持完美平衡。

地麵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forces,GRF):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腳掌以多大的力量落地,地麵就會以多大的衝擊力反饋回腳掌。經測量後,那力量是體重的三到四倍。

肌肉伸縮力(muscle elasticity):它是當肌肉被拉伸之後快速回複到原本長度的一種能力。

動作幅度(range of motion,ROM):運動狀態下,身體與四肢移動的範圍。

蹠球部(ball of the foot,BOF):它常被跑者簡稱為前腳掌,正確的位置是在種子骨關節(seasamoidjoint)的正下方,在第一節骨和大腳趾中間。

“姿勢跑步法”中的重要概念

關鍵跑步姿勢(Running Pose):它是所有跑步動作中最重要的姿勢,所有其他的動作都由此產生。

輪子(Wheel):跑步動作循環的過程中,具有轉動中輪子的三種力學特性——第一,總質心始終維持在支撐點的正上方;第二,在前進的過程中總質心始終維持水平,沒有任何上下振動;第三,連續不間斷地轉換支撐點。把這三種力學特性運用在跑步上:第一,當前腳掌落地時,你身體的總質心必須剛好在落地點的正上方;第二,盡量減少身體總質心的上下移動;第三,盡量縮短腳掌支撐地麵的時間。

S形姿勢(S-spring Stance):當身體處於“關鍵跑步姿勢”時的站姿,單腳站立讓身體維持完美的平衡,重量放在前腳掌上,膝蓋微彎。此時身體像被壓縮的彈簧,充滿彈性勢能。

轉換支撐點(change of support,CS):把身體的重量從一隻腳轉換到另一隻腳。

垂直動作(Vertical Action):從地麵直接往臀部下方拉起支撐腳。

免費動力(Gratuitous Forces):重力、伸縮力、慣性(inertia)、科氏力(Coriolis Force)①[①科氏力是一種因地球自轉所造成的現象。它首先在1835年由法國的 G.C.Coriolis 以數學方法成功地解釋,所以我們把它稱為“科氏力”(Coriolis Force)。科氏力的大小隨緯度高低而不同,緯度愈低愈小,在赤道上為零,在南北兩極最大。這種偏向力在北半球是行進方向右偏,在南半球是行進方向左偏。——譯注

] 等不需要經由身體代謝產生能量就能運用的力量。

優秀跑步技術的規則

1.

不管是支撐還是落下,從腳踝開始使你的身體保持整體挺直前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