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指會穴,各髒腑組織的精氣所會聚的穴位,稱為會穴。會穴共有八個,故稱八會。腑會太倉,髒會季脅(即章門穴),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即懸鍾),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
①古人認為自然界的風,由於其所產生的方位不同,性質也各自不同,根據風的方位和性質,可以把風分為八種,這就叫八風。即大弱風(風從南方來,因南方的氣候是熱氣很盛,熱盛則風至必微,所以名大弱風)、謀風(風從西南方來,因西南方陽氣較盛,陰氣才生,其風含陽夾陰,所以名謀風),剛風(風從西方來,因西北具有金水二氣,金氣肅殺,水氣寒冷,都能克伐生陽,所以名剛風)、大剛風(風從北方來,因北方寒氣凜冽,風勢劇烈,所以名大剛風)、凶風(風從東北方來,因東北方陰寒之氣未去,陽和之氣未盛,所以名凶風)、嬰兒風(風從東方來,因東方少陽之氣初生,所以名嬰兒風)、弱風(風從東南方來,因東南氣暖,風性柔和,所以名弱風)。②穴位名稱,屬經外奇穴,位於足背各趾縫間凹陷處,左右共八穴。主治足趾麻木、頭痛、牙痛、蛇咬傷等病症。
①指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②指八紀。見八紀條。又名八節,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治療方法。即目力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穴位名稱。為經外奇穴,位於手背五指歧縫間,左右共八個穴位。
①指兩肘、兩膝、兩踝、兩手腕。這八處關節是肉的小會,肉的小會名溪,所以稱八溪。②指肱部及股部肌肉。又名四關。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膕。虛是孔或空的意思,因這八個部位既是人體真氣和血液經常通過的重要孔道,又是診治五髒邪氣的要點,所以又稱機關之室。概括病機,歸納證候,指導臨床治療的八條基本綱領。即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小兒指紋的各種形狀。有魚刺形、垂針形、水字形、乙字形、去蛇形、來蛇形、蛇中卷形、弓形、環形、亂紋形、珠形等。位於手背部,五個手指間的歧骨部中央。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每側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手指痛、麻木及頭項強痛等症。
(拔罐療法)應用竹筒、陶瓷或玻璃製成的小罐或廣口瓶作為火罐。拔罐時,先將點燃的酒精棉球或紙條在火罐內晃動片刻後,趁熱將罐倒扣在一定的體表部位上,使罐口與皮膚密切接觸,由於冷卻後火罐內空氣減少,產生負壓,緊密吸著在皮膚表麵,引起局部充血或瘀血,因而能達到治療的目的。一般應用於腰痛、胸脅痛、頭痛、關節炎和哮喘等多種疾病。
①指解小便時排出白色渾濁液體的病變。古代醫家,稱為出白。②指白帶,見該條。③有時也作肺的代名詞,如瀉白散中的白字。眼球表麵的白色部分,包括球結膜和鞏膜。又稱為白仁、白珠、白眼。白汗和白津的意義相同,都是指被迫而出大汗的意思。又名白帶,白濁。①是婦女陰道內流出的白色分泌物。②小便時排出的白色渾濁液體。義同白淫。見該條。義同白睛。見該條。義同白睛。見該條。義同白睛。見該條。皮膚上發出的細碎而晶亮的小水皰。多發於頸、胸腹和背部,消退時有脫屑,是濕溫病中濕熱鬱遏的表現。濕熱毒邪滯於氣分,下痢白色,如鼻涕樣的黏液,或如魚腦者,叫“白痢”。亦有因寒濕凝滯,脾陽受傷而下痢白色,質稀氣腥的,這是屬於寒痢,又叫“寒痢”。參閱該條。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為特征。本病可發於熱病之後,亦可由情誌不遂,鬱而化火形成。因百合能治療此疾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