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明時諸藩府刻書之盛明時官刻書,推南北京監本為最盛。南監多存宋監、元路學舊板。其無正德以後修補者,品不亞於宋、元。觀《南雍經籍誌》所載四部板片,真三朝文獻之所係矣。北監多據南監本重刻,《十三經》、《二十一史》之外,罕見他書。據其時周弘祖《古今書刻》所錄北國子監書僅四十一種,而經史並不著錄。《書刻》漏略歟?抑弘祖時板已散逸歟?弘祖書世鮮傳本。(吾已影寫重刻。)其臚舉內府部院及直省司府州學所刻書,乃知當時刻書成為一種例事。如北京都察院刻《三國誌演義》、《水滸傳奇》及《萬化玄機》、《悟真篇》之類。又如《太古遺音》,則寧藩所著曲套;《神奇秘譜》,則寧藩所著棋經。堂堂風憲有司,而刻書如此之輕誕,是無怪《五經》、《四書》、《性理大全》等書乃為司禮監專其事矣。司禮監所刻書見於《經廠書目》。世所傳經廠大字本《五經》、《四書》,頗為藏書家所詆斥,非盡謂其校勘不精也。夫以一代文教之事,以奄人主之,明政不綱,即此可見。惟諸藩時有佳刻,以其時被賜之書,多有宋元善本,可以糸番雕,藩邸王孫又頗好學故也。今就所存之書錄之。如:蜀府。洪武甲戌(二十七年。)刻《自警編》九卷,見《丁誌》。刻劉向《說苑》二十卷,見《陸跋》。(楚府刻《說苑》下。並刻《新序》十卷,載《古今書刻》。)成化己亥(十五年。)刻《靜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見《丁誌》。(弘治刊本。)嘉靖乙未(十四年。)刻《史通》二十卷,見《繆續記》。(即陸深刻本,雲為蜀藩刻。)萬曆丁醜(五年。)刻《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九。

寧藩。明初刻《病機氣宜保命集》三卷,見《瞿目》。正統間刻《重編白玉蟾文集》六卷,《續集》二卷,見《阮外集》。(雲南極遐齡老人翟仙重編。翟仙乃明太祖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之號。)

代府。天順間刻《譚子化書》六卷,見《瞿目》。

崇府。成化丙申(十二年。)刻《貞觀政要》十卷,見《丁誌》。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孝肅包公奏議集》十卷,見《瞿目》。

肅府。成化己亥(十五年。)刻《劉因靜修先生集》三十卷,見《陸誌》。(明弘治重刻本。德輝按:此與蜀府刻本年月同,疑《陸誌》誤。)

唐府。成化丁未(二十三年。)刻元張伯顏本《文選》六十卷,見《瞿目》、(雲有弘治元年唐世子跋。)《陸續跋》、《繆續記》。

吉府。正德乙亥(十年。)刻賈誼《新書》十卷,見《張誌》、《瞿目》、《陸誌》。(雲即正德九年陸氏刻本,板歸吉府。)刻正統本《四書》二十六卷,見《丁誌》。萬曆丁酉(二十五年。)刻《楚辭集注》八卷、《辨證》二卷、《後語》六卷,見《繆記》。萬曆(缺年月。)刻老子《道德經》二卷,關尹子《文始真經》(九篇。)一卷,亢倉子《洞靈真經》(九篇。)一卷,文子《通玄真經》(十二篇。)一卷,《屍子》(二篇。)一卷,《子華子》二卷,《鬻子》(十四篇。)一卷,《墨子》(十四篇。)一卷,《公孫龍子》(六篇。)一卷,《鬼穀子》(十三篇。)一卷,列子《衝虛真經》二卷,莊子《南華經》二卷,《荀子》三卷,《揚子》(十三篇。)一卷,《文中子》(十篇。)一卷,《抱樸子》二卷,《劉子》(五十五篇。)一卷,黃石公《素書》(六篇。)一卷,《玄真子》(三篇。)一卷,《天隱子》(八篇。)一卷,《無能子》(三十四篇。)一卷。見《袁簿》。

晉府寶賢堂,亦稱誌道堂,亦稱虛益堂,又稱養德書院。嘉靖乙酉(四年。)重刻元張伯顏本《文選注》六十卷,見《繆續記》。嘉靖丙戌(五年。)刻《宋文鑒》一百五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二十、《孫記》、《錢日記》、《丁誌》、《陸誌》、《莫錄》。嘉靖己醜(八年。)刻《唐文粹》一百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九。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安國桂坡館《初學記》三十卷,見《楊誌》、《丁誌》。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元文類》七十卷,見《丁誌》、《繆記》。(德輝按:吾藏晉藩所刻書皆全,實非善本。)

益府。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刻張九韶《理學類編》八卷。萬曆初元刻《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見《丁誌》。崇禎庚辰(十三年。)刻宋陳敬《香譜》四卷。(據元至治壬戌刻本重雕。)《茶譜》十二卷,內分二十一種:唐陸羽《茶經》上中下三卷,(全卷之一二三。)唐張又新《煎茶水記》一卷,(全卷之四。)宋蔡襄《茶錄》一卷,(全卷之五。)宋朱子安《東溪試茶錄》一卷,(全卷之六。)吳文錫《茶略》一卷,內有孫大綬《茶賦》上下卷,(全卷之七。末有“鹹淳己巳五月夏至後五日審安老人書”一行,當是據宋本重刻。)明屠本《茗笈》上下篇一卷,(全卷之八。)《香水清供錄》一卷,(全卷之九。)曹士謨《茶事拾遺》一卷,(全卷之十。)《續集古今茶譜》五種,內宋黃儒《品茶要錄》一卷,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一卷,宋趙汝礪《北苑別錄》一卷,宋沈括《本朝茶錄》一卷,彰郡程百二《品茶要錄補》一卷;(全卷之十一。)《續集古今茶譜》六種,內明許次紆《茶疏》一卷,明陸樹聲《茶寮記》七類一卷,明田崇衡《煮泉小品》一卷,明馮可賓《{山介}茶箋》一卷,明屠隆《茶箋》一卷,黃龍德《茶說》一卷,(全卷之十二。)見何厚甫培元《經眼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