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586門。
空軍
35.36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兩大司令部。空中作戰司令部轄4個航空隊、23個飛行聯隊;空中機動司令部轄2個航空隊,13個飛行聯隊。美空軍1999年10月開始進行體製改革,將其現役、後備役和國民警衛隊部隊統一編組成10支“空天遠征隊”,每支編1萬~1.5萬人,15個月中有3個月處於戒備狀態,任何時候至少有兩支處於戒備狀態。
遠程轟炸機: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偵察機: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聯合星”8架。
指揮所機: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戰術飛機: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6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進測距飛機3架、AC-1301VU型飛機21架、特種作戰飛機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氣象偵察機11架。
運輸機:約1100架,其中C-5型126架、C-17A型59架、C-141B型125架、C-130型521架。
加油機:605架。
教練機:1200餘架。
直升機:約220架。
航空兵
3.64萬人。編3個現役飛行聯隊,每一聯隊裝備固定翼機130架,直升機167架。
戰略力量
由美國戰略司令部管轄,實力計在海、空軍內。主要裝備有432枚潛射彈道導彈,配置於18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中(“俄亥俄”級的6N-734型核潛艇10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D-5導彈;SSBN-726型核潛艇8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C-4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共550枚,其中“民兵”型500枚,“和平衛士”型50枚;戰略轟炸機208架,其中B-1B型93架(隻執行常規作戰任務)、B-52H型94架、B-2A型21架。
海岸警衛隊
3.62萬人。其中文職人員6000人。根據法律,是武裝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平時由運輸部維持和使用,兵力不計入三軍後備役部隊內。預算授權2000財年41億美元,2001財年申請45億美元。主要武器裝備:各類艦船174艘,其中近海巡邏艦41艘(大部分可攜直升機),近岸巡邏艇85艘,內河管理船37艘,破冰船24艘,飛機53架,直升機80架。
特種作戰部隊
2.85萬人(實力計在各軍種)。陸軍特種作戰部隊1.53萬人,編5個特種作戰大隊(含3個營),1個別動隊步兵團(含3個營),1個特種作戰航空團,1個心理戰大隊(含5個營),1個民事營(含5個連),1個通信營和1個支援營。
海軍特種作戰部隊4000人,編有1個指揮部,1個作戰中心,3個大隊,6支部隊,6個“海豹隊”,2支“海豹”輸送車隊,2個特種舟艇中隊。
空軍特種作戰部隊9300人,編有1個司令部、1個飛行聯隊、14個飛行中隊。
文職人員
70.02萬人。按雇傭部門計算,陸軍雇傭21.99萬人,海軍(含陸戰隊)雇傭19.95萬人,空軍雇傭16.26萬人,國防部雇傭11.84萬人。
後備役人員
約90萬人,其中精選後備役人員86.52萬人,待編後備役人員約3萬人。
精選後備役人員中,陸軍後備隊20.5萬人,海軍後備隊9.03萬人,陸戰隊後備隊3.96萬人,空軍後備隊7.37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66萬人。
部署
2000年,美軍駐美國大陸93.08萬人;駐歐洲約11.8萬人,其中駐德國5.75萬人、意大利1.05萬人、英國1.25萬人、西班牙2130人、土耳其2040人,另在地中海部署1.4萬人;太平洋總部約26.5萬人,其中駐阿拉斯加1.61萬人、夏威夷3.45萬人、日本3.98萬人、韓國3.66萬人、關島3700人、迪戈加西亞670人、新加坡150人、泰國120人、太平洋艦隊13.23萬人;中央總部駐中東地區約1.5萬人,其中駐科威特6000人、沙特阿拉伯5700人、巴林900人、安曼690人;南方總部駐洪都拉斯410人,聯合部隊司令部駐百慕大800人、古巴1100人、海地230人、冰島2000人、英國1200人;在世界各地參與維和等行動1.2萬人。
軍事基地
截至1998年2月,美軍在國內擁有軍事設施969個,其中陸軍184個,海軍164個,海軍陸戰隊27個,空軍96個,其餘為國防部及後備役部隊的設施。
海外軍事設施203個,遍布世界32個國家或地區,其中陸軍102個,海軍32個,海軍陸戰隊9個,空軍50個,其餘為國防部和聯合勤務設施。
英國軍事力量
現役部隊21.3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