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劃分為西部、西南部、中部、東部、南部5個地區司令部。西部司令部設在德裏,轄5個戰術空軍中心,9個米格-21型戰鬥機中隊、1個米格-29型戰鬥機中隊和1個米格-23型戰鬥機中隊以及部分對地攻擊部隊,負責佐德普爾以北(含首都新德裏)及從印占克什米爾南部到拉賈斯坦地區。西南空軍司令部設在甘地納格爾,下轄1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拉賈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庫奇地區。中部空軍司令部設在阿拉哈巴德,下轄2個戰術空軍中心,8個運輸機中隊、3個戰鬥機中隊,負責整個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戰和軍事空運。東部空軍司令部設在西隆,下轄3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印中、印孟和印緬邊境地區。南部空軍司令部設在特裏凡特琅,下轄1個戰術空軍中心,負責印度半島南端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和拉克沙德韋群島。
軍工生產
印度國防工業主要包括約39家兵工廠、8個大型公營國防企業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兵工企業主要從事生產和製造坦克、裝甲車輛、各種輕武器及其彈藥、火炮、服裝以及後勤裝備等。1999~2000年度印度兵工廠銷售額為513.8億盧比(約合1.22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33.2%。1998~1999年度軍工產品出口總額為7.6億盧比。公營國防公司從事軍用飛機、艦船的研製和生產。
1998~1999年度公營國防企業產值為553.6億盧比,直接出口額為13億盧比。
印度政府計劃在今後的10年中,投入170億盧比用於31個軍工生產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並加大對公營國防企業的改革,給予其更多的經營主動權,提高國防工業的活力、出口能力和競爭能力。
韓國軍事力量
總統為全國武裝力量統帥,總統通過國防部對軍隊實施領導和指揮。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為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由總統任主席,其成員包括總理、國防部長官、國家情報院院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國防部是總統統率武裝力量的最高行政機構,主要負責製定國防政策和軍隊建設計劃。國防部下轄參謀長聯席會議,國防部長官的軍令權通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實施。參謀長聯席會議統率三軍本部(陸軍本部、海軍本部和空軍本部),是全軍作戰最高指揮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在國防部長的直接領導下指揮三軍作戰部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不僅在戰時或遇有緊急情況時有權直接下達作戰指令,參與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向總統彙報情況和提出決策性意見,而且能決定三軍種參謀總長推薦的軍級以上指揮人選。參謀長聯席會議設1名上將級主席和1名中將級副主席。
武裝力量
現役部隊68.3萬人。
陸軍
56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11個軍、50個師、21個旅。
主戰坦克:總共2130輛,其中T88型1000輛、T-801J型80輛、M-47型400輛、M-48型850輛。
裝甲步兵戰車:BMP-3型40輛。
裝甲輸送車:總共3500輛,其中KIFV型1700輛、M-113型420輛、M-577型140輛、FIATT6614/KM-900-901型200輛、BTR-80型20輛。
牽引火炮: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共3500門。
自行炮:155毫米、175毫米、203毫米共1040輛。
無坐力炮:57毫米、75毫米、90毫米、106毫米若幹門。
迫擊炮:81毫米、107毫米共6000門。
反坦克火炮:76毫米、90毫米共58門。
地對地導彈:奈克-1/2型12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導彈若幹枚。
高射炮:20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共600門。
地對空導彈:共1020枚,其中,“輕標槍”350枚、“紅眼睛”60枚、“毒刺”130枚、“西北風”170枚、“霍克”110枚、“奈基”200枚。
陸軍航空兵
裝備有O-1A型飛機5架,攻擊直升機AH-1F/J型60架、休斯500MD型45架、130-105型12架,運輸直升機CH-47D型18架,直升機休斯500型130架、UH-tH型130架、UH-60P型116架、AS-332L型3架。
海軍
6萬人(含陸戰隊2.5萬人、雇傭兵1.9萬人)。編有3個艦隊司令部。
潛艇:“張保皋”級8艘、小型潛艇11艘。
驅逐艦:“廣開土大王”級3艘、“基林”級3艘。
護衛艦:“蔚山”級9艘、“浦項”級24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