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中國式家庭(5)(1 / 3)

渴望實現童年一直沒實現的願望,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於是,我們會看到大量的這種例子:那些最被父母忽視的人成家後,常常嚴重犧牲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對父母百依百順,而父母卻總是把他們奉獻出來的錢財再轉送給他們一直溺愛的其他孩子。這時,作為奉獻者的這些人,會對父母有很多不滿,但當父母繼續向他們索取時,他們卻發現,好像控製不住自己的行為,仍然是一邊抱怨一邊繼續做出無益的奉獻,而他們最常抱怨的是:“我比他們更能幹、更孝順,為什麼父母就不能在乎我更多一點?”

也就是說,“愚孝”者們還在尋求這樣一個結果:父母終於發現他更值得愛,於是改變態度,愛他勝過其他孩子。

這種奇跡有時候會發生。一些垂垂老矣的父母終於對他們一直溺愛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將希望轉移到了那個一直被他們忽視的孩子身上。

但更多時候,一個家庭係統的行為模式永遠都沒發生改變,愚孝者不管怎麼奉獻,也仍然得不到愛,而被溺愛者仍然是繼續被溺愛。所以,明智的愚孝者,應當放下改變父母的渴望,接受無論如何父母都不會更愛他的事實,一旦接受了這個痛苦的事實,愚孝行為就可以終止了。

奉獻的結局是被忽略

相對於改變而言,更常見的事情是,愚孝者把他們的迎合遊戲帶到人生的每一個角落,一旦他們喜歡上一個人,他們就會祭出他們的法寶——奉獻。

由此,會引出一些奇特的事情。

茜茜對我回憶說,她談過幾次戀愛,而且令她不解的是,這幾次戀愛都是一個模式:男人對她一見鍾情,但開始她總是不在乎他們,而他們很熱情,但一旦她喜歡上一個男人,決定和他好好談戀愛,她就會對他“百分百的好”,可是過不了多久,這個男人就會提出分手。一開始,她說,這些男人真賤,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一旦能得到了,他們就反而不珍惜她了。

後來,她明白,不是這麼一回事。事實是,她的關係模式有問題。男人一開始追求她時,她會對他們毫不客氣,而一旦她接受一個男人後,就變得過於容忍,不管那個男人多麼過分,她都會視而不見。可以說,她的關係模式是“‘內在的父母’嚴重忽視‘內在的小孩’”,當男人追求她時,她以“內在的父母”自居,而將“內在的小孩”投射到對方身上,於是對他很不客氣,但一旦她決定接受一個男人了,關係就會反過來,她開始以“內在的小孩”自居,而將“內在的父母”投射給對方。既然她童年時與父母的關係是極力討好父母,那麼她現在談戀愛時也一樣是極力討好男友。

但問題是,因為父母不在乎她,所以她的奉獻行為引不起父母的歉疚,但男友在乎她,所以她的奉獻行為會給男友產生很大的歉疚感。於是,她的男友會對她產生莫名其妙的憤怒並不由地會疏遠她,一如海瑞因塔的兒子們對媽媽的態度。

對這一點,我也小有體會。每次見她時,我都感覺好像掉進了一個溫柔的陷阱,這個陷阱裏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她設定好的。她很 善解人意,會做出很多對我有利的小事情,而同時又表示,我不必 在乎,因為這實在沒什麼,她不會給我帶來任何麻煩……

總之,好像不管走向任何一個方向,都是她安排好的,而盡管她說她什麼都不在乎,但好像我還是說一點感謝的話為好,可好像她也表達了,我不必表示感謝……

那麼,我該怎麼辦?很自然的,我的方法是忽略她。盡管第一麵我對她印象很好,很想和她做好朋友,而她也很渴望和我做朋友,但我卻很自然地找到了很多理由,遲遲沒有再見她。

例如,一天晚上 12 點時她忽然有了一個重要領悟,然後發了一條長長的短信和我分享她的感受,但過了沒一會兒,她又發來一個 短信說,她的這個領悟不重要,她為打攪我有點惶恐,我不用回她 的短信……

作為迎合者,她為我考慮了所有可能性,而既然我怎麼做都是她的意誌,那我隻好表達我自己的意誌——什麼都不做。

中國家庭中的輪回鏈條

【一】

結婚時,選擇的標準,不是情欲與激情,更非愛與戀,而常常是安全感,不僅長輩為兒女選擇時如此,年輕人自己選擇時也常是如此。結果是,婚姻相對穩定,但缺乏情感。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而這一個基石,普遍沒打好。

【二】

婚後,因沒有感情的滋養,也因為女性更缺乏安全感,導致妻子一方感覺到孤獨,於是去抓丈夫,去控製丈夫,而丈夫則覺得,本來就缺感情基礎,更不願被妻子緊緊抓住,那會讓他重溫幼時被媽媽吞沒的噩夢,所以丈夫要選擇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愛好或者其他女人。

【三】

妻子感覺到更加孤獨無助,但她越抓,男人跑得越遠。等有了孩子後,妻子終於發現,孩子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彌補她內心的空洞,於是,她開始抓孩子。並且,最好是個兒子,那麼,兒子不僅彌補了情感空洞,還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情欲的空洞。結果,她把兒子抓得更緊。

兒子被媽媽 抓得很緊,那女兒呢?若 媽媽內心比較健康,則 可能給予同樣待遇,也會被媽媽抓住,但若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則女兒容易成為媽媽的“被討厭的內在小女孩”的投射對象,被媽媽厭惡乃至虐待,於是,造就了一個同樣沒有安全感甚至內心空洞 更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