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3)

論。又初得時至亦成過去。第七明成世同也

論。世尊亦以至皆離染得。第八明世尊唯離染得

論。世尊曾未至俱分解脫。已下第九對他部辨同.異也。文中有二。一問。二答。此即問也

論。於起滅定至成俱解脫。答也。婆沙一百五十三雲。何故世尊盡智起已名俱解脫。答已得彼定入.出心故名俱解脫。非得定體。則由此理名離染得。後時不由加行起故

論。西方師說至後得菩提。述異部也。此師意說。菩薩學位已起滅定。後得菩提

論。雲何此中不許彼說。此責有部不許所以

論。若許彼說至後生盡智。西方師證自義順論說也。西方師是健馱羅國師。鄔波鞠多此雲近藏。佛涅槃後一百年出。是阿育王門師

論。迦濕彌羅國至後方生盡智。此述婆沙宗也

論。所以者何。西方師征

論。傳說菩薩至成三十四。釋。以三十四心成菩提不入滅盡定也

論。一切菩薩至起滅盡定。釋三十四心成菩提所以

論。外國諸師至斯有何過。外國反問也

論。若爾至不越期心。出越期心過也

論。理實菩薩至無漏聖道。西方師釋。不越期心。與婆沙異

論。若爾期心如何不越。毗婆沙師破西方釋。如何得是不越期心

論。謂我未得至諸事究竟。西方重釋。不越期心。正理論雲。豈不由斯已成違越欲起無漏聖道期心。如何菩薩為盡諸漏修未曾得見.修二道。欲拔有頂見斷惑根。及除有頂修惑怨敵。立誓要期結加趺坐。事未究竟而於其中。舍所要期無漏治道。貴重無始能為誑惑世間定類。為獲共有易得滅定而致稽留。如是善成三十四念得菩提故

論。前說為善我所宗故。結歸本宗

論。雖已說二定至滅定初人中。次下有半頌第五重明二定同.異

論曰至而得現起。第一明二定起處同也故婆沙一百五十三雲。問何故生欲.色界能起滅定非無色界。答命根依二法轉。一色。二心。此定無心斷心起故。生欲.色界起此定時。其心雖斷而命依色轉。生無色界色雖斷而命依心轉。若生彼起此定者色.心俱無命根無依故亦應斷。是應名死。非謂入定。是故生彼界不起

論。若有不許至是名同相。引證明起處同也 言。若有不許至非五行。若不許色界起二定者即違本論 或有是色有者。謂色界有也 此有非五行者。五行謂五蘊。迦葉佛時以行名同蘊。婆沙一百九十二雲。此中諸蘊以行聲說。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說蘊名行。今釋迦如來說行為蘊。此阿毗達磨中說五行者。欲顯今佛所說五蘊則是先佛所說五行。已上論文 非五行者。謂有色界身不具五蘊也 言。謂色纏有情至此有非五行。引本論釋也 或生有想天住不同類心者。是起異界心及無漏心。此心非色界故 若入無想定若入滅盡定者。是有想天中入二定也 或生無想天已得入無想者。生無想天中已入無想異熟 是謂是色有此有非五行者。結成非五行也。此上所說唯有色.行二蘊無餘蘊也 言。由此證知至是名同相。結證同相

論。言異相者至後複修起。第二明異相也。婆沙一百五十二雲問何故生色界中能初起靜慮。無色而非滅定。答靜慮由三緣故初起。一因力。二業力。三法爾力。無色由二緣故初起。一因力。二業力。滅定由一緣故初起。謂由說力。唯欲界有佛說故能起現前。不由因力以餘生中未曾起滅定故。不由業力以此定非業性故。不由法爾力以無色中無世界壞故 正理論雲。謂滅盡定初起唯在人中。有說者.釋者。及有強盛加行力故

論。此滅盡定至斯有是處。明滅定有退也。若不退即不得於色界起 鄔馱夷。是阿難共住弟子

論。應如是知至亦有是處。正引經證退也

論。應如是知至往色界受生。結證所以也。若不退起色界煩惱。即不得生意成天中。已離無所有惑得此定故。既經說生彼故知有退

論。有餘部執至此義亦成。述異釋。無退義得成也。離第三定染得第四定。即第四定處亦名意成天。滅定不退亦得生彼

論。第四靜慮至契經說故。破異說也

論。此若必然至超越定義。異執難也

論。此定次第至隨樂超入。釋外難也 言次第者。據初修說

論。如是二定至有頂地故。自此已下述多別也。此第一依地異也

論。加行有異至作意為先故。第二異也

論。相續有異至相續起故。第三異也

論。異熟有異至異熟果故。第四異也

論。順受有異至生二受故。第五異也

論。初起有異至最初起故。第六異也

論。二定總以至滅受想耶。問定名也

論。二定加行至名他心智。舉喻釋也 正理論雲。何緣唯說滅受想定。厭逆彼二生此定故。謂想與受能為見.愛雜染所依。故先厭逆如是二法多諸過患。如立蘊中已廣分別。故偏厭逆入滅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