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用真情和愛心去誠待朋友和身邊的人 (2)(1 / 3)

有人曾為此向他請教:“山姆!你認為送的禮物能抵回租金嗎?”山姆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些房客的確是本鎮最忠實的房客了。他們一旦租了我的辦公室,就舍不得退租,我的辦公室永遠也不會有空下來的時候。我的租金要比別人高出一些,然而還是一直供不應求,一切隻為了我很喜歡他們的緣故。”

可能有人會挑剔說:“喔!山姆先生是一位百萬富翁啊!當然負擔得起這種慷慨施與的。”但是,山姆先生的慷慨,並不是他有了財富以後的結果,而是他所以能獲得財富的原因。

幾個月以前,大衛·史華茲的時間表上排定,僅有90分鍾之隔,要分別到亞特蘭大市與田納西州的度假地演講,這簡直讓他分身無術。但他未能及早發現這項錯誤,直到時間已經很緊迫了,隻得接洽一架包機才能趕到。他當即決定去拜訪他的朋友約翰先生,因為他擁有私人飛機,而且跟兩家包機公司很熟。

大衛·史華茲開門見山地問約翰先生:“兩家包機公司之中,要推薦哪一家?”他毫不猶豫地說:“約翰·古恩航線。”這真是一項非常大的人情負債,因此大衛·史華茲試圖推辭。但是不管怎樣,約翰先生就是不聽,一直堅持要幫忙。他真的駕駛自己的飛機,把大衛·史華茲很順利地載到目的地,而且沒有要史華茲一分錢。

古恩先生一直在做這種“很難得”的傻事。他會把非常熱門的足球比賽入場券贈給想看球賽的人;他經常從老遠的地方搜購別致、特殊的禮品來饋贈朋友。

他這樣做是否值得呢?回答是肯定的。約翰先生在他所從事的行業中赫赫有名,他的企業是全國最佳企業之一;而慷慨饋贈的做法,正是他所以能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想要多得到一些收獲是人類本性的自然現象,而且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能采取倒向式的做法——像大部分有成就的人所遵循的“先施與,後收獲”的做法,那就更為難能可貴了。

愛意味著風險和付出,而不是索取。當然,在真心付出之後,你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把愛獻給他人

有一次,安東尼·羅賓乘飛機時坐在一個大學生旁邊。那個大學生看上去似乎無所不知,可是在他們的交談中,他每句話都帶著“我”。

最後羅賓說:“你知道在這五百英裏的空中旅程中,你講了多少次‘我’嗎?為什麼不談談‘我們’呢?”

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羅賓在芝加哥機場遇到的一個人。當時,大雪漫天,他們被困在那裏已有兩天了。有的人一天到晚地叫:“我要離開這裏!我要去辛辛那提!”然而,就在這群人中間有一位婦女,她挨個走到帶孩子的母親麵前說:“來,把孩子交給我吧!我要搞個幼兒園,給孩子講個有趣的故事,您可以借這個機會喝口水、上廁所或是買些東西吃。”

共處一個場合,同被風雪所困,可人們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呢?答案在於:是否有一個強烈的意識,一個為他人著想,努力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意識。當你這樣做了以後,你將會從中得到一種幸福和快樂。

在開始一天生活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去愛他人,應該努力去發現世間美好的事物。那麼,從外界的反映中,你將發現一個可愛的自我。假如在你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人緊緊握著你的手,這說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愛之手去幫助他人。

學生們常來問牧師:“你總是講要為他人做些什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次,一個叫吉爾的男孩子問牧師:“有什麼可做的呢?”於是牧師把他帶到離南加州大學不遠的一個療養院。麵對那些躺在床上、兩眼直視天花板的病人們,吉爾說:“我對老年醫學一無所知,到這裏來做什麼?”

牧師對他講:“別忘記,你看見那邊有位太太嗎?走過去說‘你好嗎’!”

於是,他坐下來和她談了起來。吉爾驚訝地發現,她的學識是那樣的淵博,靈魂是那樣的高尚。她對生活、對愛、對於痛苦和不幸談起來滔滔不絕,她甚至還談到怎樣努力以平靜的心情去迎接死亡的來臨。從此以後,吉爾向那位老太太及療養院的其他人伸出了友愛的手,他們之間不斷發生著感人的事情。一天,牧師看見吉爾帶著三十多個老人從校園裏走過——他們是去看足球賽的。難道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激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