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世界因你美麗(9)(1 / 3)

市民穩坐在塑料矮発上,身旁的塑料袋裏,一定是從對裏買來的東西。圍觀者也有手裏拎著成袋的鐵觀音拍照的,那一定是外地遊客了。裏三層外三層的觀眾裏,沒一個交頭接耳的。那清悠到講以飄香的南樂,不知怎的,叫我想起廈門的一道菜,叫做:橄欖燭角螺。那種耐人回味的清悠飄香!喜聞南樂的人,一如吃橄欖湯喝功夫茶,叫人神清氣爽和皆共建。我是第一次見到南樂的演奏,不由問一位塑料凳上的先生,那拉的是什麼胡,怎麼不像二胡?

一問,那先生竟是自豪之氣油然而生,說我們南樂不用胡的,用二弦。二弦?不叫二胡叫二弦?還有,為什麼那琵琶是橫著彈的?先生更加油然地:我們南樂都是橫著彈琵琶的,南琵很雅的。我說,那就彈不了《十麵埋伏》了?

先生說,南樂有年頭了,隋唐就有了,是活化石。清朝康熙聽到南樂後,說這是禦前清客。想留在宮中,南樂人不願,康熙便賜下九曲黃羅傘。又說這洞簫,也與北方的簫不一樣。當年這簫傳到日本。因為簫長一尺八,日本至今管簫叫尺八。

先生說,南樂本來是室內樂,至今沿用的是古樂譜。現在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聽到,所以周末就上街演唱。為了留住南樂,也是一種共建。老外來聽的可多了。

我回頭一看,果然幾位老夕!臂駐足而聽。廈門人,很開放很堅守,很包容很傳統。我本來隻是上街走走,沒想到又受一番感動。

告別南樂人,走到最近的一個攤前,商販正在熟練地剖開木瓜放進水果打汁機,再倒上奶。現代的打汁機,傳統的木瓜,攤上寫著:濃香木瓜汁,90元。

袁隆平和隧道英雄

舒婷說:我們換遊泳衣吧。江西人陳世旭說:我們得換潛水衣。

也是,我們是去海水下邊。頭頂上是汪洋大海,腳下是一地泥漿。走進正在開挖的海底險道,洞頂是坑坑窪窪黑乎乎,洞底是坑坑窪窪黑乎乎。剛才在辦公室,通過監控就可以從大屏幕上一直看進隨道裏邊。現在,我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那大屏幕。潮潮的濕氣和著滿滿的粉塵,慷慨地送給每一個人。我的鼻子不能不接收那和著粉塵的濕氣。我的眼睛不能不適應那和著濕氣的粉塵。

幾個工人在隧道一角吃盒飯。蹲著的,站著的。吃飯也得戴著安全帽。我說:你們真了不起!

他們笑:我們有什麼了不起?說罷又笑。覺得他們天天這樣很當然很正常很平常。可這條燧道,全長8.695公裏,跨越海域寬約4200米。是我國大陸第一座大斷麵海底隧道。而且內部有雙向6車道,時速80公裏,外部要最大程度減少海洋的影響。而且又而且的,是全強風化層較厚,透水砂層使隧道開挖困難,這種鑽爆法暗挖,自然困難重重,危險重重!

但是這幾位吃盒飯的安全帽說起來稀鬆平常,而我感覺著一種笑傲江湖的豪氣。

我說我可以給你們照個相嗎?他們高興地說:好嗬!

他們毫不思索地給我回應,我心裏反而一動。剛才我問話的時候還想到肖像權、知識產權什麼的,好像點擊一下肖像權這三個字,電腦上一下搜索出一大串事情。可他們這麼簡單快樂,真叫我覺得自己腦子裏才很多粉塵呢!

建海底隊道的活,那不是常人幹的,是英雄幹的。待我跟著大夥離開隧道時,我再回頭看看,掠過一絲難過。英雄氣永遠是動人的是美麗動人的。

這是4月30日上午:我想起昨晚,4月29日,我看鳳凰台的專題節目:《世界因你而美麗》,這是2007年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壓軸的獲獎者,是水稻專家袁隆平。

袁隆平他是最應該獲得這個獎的。

全場為他起立。他笑著握著那獎品,那獎品是一個尺多長的細座,上邊有一個比麥克風大一點的金色圓球:台上的記者向他提問時,他拿起獎品,嘴對著獎品上的圓球答話一他把那圓球當麥克風了!然後才說:搞錯了搞錯了!他那麼快樂那麼簡單那麼聰明那麼可愛!全場爆出歡樂的大笑,因為這個搞錯搞錯而更愛更愛袁隆平。

袁隆平說:書裏長不出水稻,電腦裏長不出水稻,要到水稻田裏去才長得出水稻。

所以,要到海底隧道裏去,才建得成這條廈門島的又一條進出島公路通道:英雄,往往是單純而可愛而美麗的:海底隨道,工期4年,明年開通。人們常常說光榮和夢想:是先有夢想還是先有光榮?世界因你而美麗:光榮嗬!隨道英雄!

車,沿著海邊的環島跑開去:層層疊疊的綠色裏,有一行長跑的雕像。還有雕像,還有雕像:車開了兩三公裏,這批跑馬拉鬆的雕像好像跟著車在跑。後來才知道每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是廈門的馬拉鬆日:這99座跑步的雕像表示廈門人民的永不止步。